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医生的子宫情事

(2014-09-29 12:07:41)
标签:

杂谈

《北京青年报》编者按 最近,微信圈里正在盛传一本医学科普书的出版消息。仔细阅读发现,“夺人眼球”的焦点,不是因为郎景和院士与作家冯唐的推荐,而是它的书名——《子宫情事》,作者是一名男妇科医生。仅仅是为了“夺人眼球”吗?还是另有隐情?

http://s14/large/0026s9uzzy6MpVvzLyJ1d

作为一名妇产科男医生,我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当妇产科医生?非正式场合,我通常以玩笑化解,比如说组织分配。但在正式场合,我的回答都是:母亲的病故,让我走上了从医之路;由于她死于妇科肿瘤,我选择了妇产科!这是30多年前一名12岁少年对母亲的承诺,这段经历被北京电视拍摄成微纪录片《致母亲》,入选《中国梦365个故事》。

母亲到底得的是什么样的妇科肿瘤,我和家人一直都不清楚,直到母亲去世30年后才有了可能的答案。2012年夏天我到哈佛大学进修学习,一天傍晚,我观摩完手术之后躺在哈佛医学院的草坪上,从头到尾对母亲的病进行了分析,最后觉得是子宫内膜癌。这种病如果发现得早,治疗效果很好。如果当时有一些医学常识,母亲能够早些就诊,也许不会那么早就离开。无奈和遗憾中,我的心一阵刺痛。

的确,从医的头20年,我似乎就是在兑现向母亲的承诺---上医学院,当医生;到大医院,当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医生。一路走来,住院医生,主治医生,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新星……然而,随着资历和光环的增加,我越来越明白,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医生并不存在!对于很多晚期疾病和肿瘤,医生和医学依然苍白无力。但是,如果人们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在疾病初起甚至未起时就发现苗头,早期就医,结果就大不一样。这其实并不是新的观念,但哈佛草坪上的冥想让我真正体会到这一观念的含义。

同时,哈佛医学院的健康教育也让我很受触动。面诊过程中,医生们用的语言非常浅显,几乎没有深奥的专业词汇,如果患者不明白,会变换方式打比方。面诊结束之前,医生还会给病人小的插页,上面印着深入阅读的科普文章网址。我突然醒悟,这才是医生要给病人提供的服务:让病人从权威专家那里得到准确的资讯,而不是自己通过鼠标点击得到难辨真假的信息。我决定回国后也试一试。

我先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了50多篇女性健康科普短文,然后应邀到电台和电视台做健康节目,并在报刊杂志上等发表科普文章,还与向阳教授一起主编了《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尽管人们对《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的评价不错,但我个人认为其风格偏于传统,很难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相反,我在微博上发表的诙谐科普多次被转载,于是我萌生了写一本供健康女性(而不是患者)阅读的特别科普的念头。但是,如何剥离传统科普却让我有些为难。

以故事的形式写行医感悟、人文关怀固然好,但如果用来写医学科普,尽管生动活泼,但有可能暴露患者隐私;若以北京协和医院的实名实地写,情节虚虚实实,人物真真假假,更可能引起公众困惑,甚至误会。而网络上用夹杂有不雅字词的新潮语言写成的科普引人入胜,点击率很高,我是否也能采取这种方式呢?

然而很快发现,男医生写男人的事儿,可以得心应手,即使用词有些过分也是潇洒、酣畅;女医生写女人的事儿,可以无所顾忌,甚至用词再过分都被认为前卫、新潮。唯独男医生写女人的事儿不可以为所欲为,用词稍微不当就会被认为流氓、猥琐……所以,我不能太过自由,太过新潮。能否反其道而行之,稍微复古呢?

我来自土家族山寨,我的族人分为两类,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擅编顺口溜。童年和母亲一起为生产队放牛时,她很早就教我背三字经。也许是这个原因,我很小就属于后者。而我看过的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还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是让人欲罢不能、一气读完的章回体结构,于是我萌生了借用章回小说的套路写一本女性健康科普的念头。

何处切入?我很自然就想到了子宫。“它是每人都曾住过的黄金居室,温馨私密;又是女性每月生理现象的源头,忠实无比。它给万千家庭带来天伦之乐,让人惊喜;它又是某些女人心中的伤痛,难以平息……如果说红颜如花、女人似水,那它就是花之蕊心,水之灵魂!” 于是,我决定围绕子宫,一回一回向女性讲述怀孕分娩和生殖健康问题,并将书取名为《子宫情事》,这里的情,有病情,有亲情,也有爱情。

已经写完的部分共56回,回目由7首七言八句古体诗组成,比较贴切地提炼出章节主题。在每一回中,均以一段百余字的摘要为引,然后对涉及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书式讲解。行文看似信马由缰,实则也有逻辑,语言或许通俗,道理力争科学。目的都是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使普通读者能理解深奥的医学知识。

我有时会用一场战争的方式来演绎女性健康故事,因为人与疾病的博弈就是战争,患者是主力军,医生是提供帮助的友军。有时我会用男女之间的事儿来打比方,尽管没有达到佛洛伊德那种将万事万物都以性来解释的程度,但我以为,男女之事确是人世间最能吸引人的事物之一,否则八卦情色何以如此夺人眼球?

《子宫情事》的理想阅读对象不是已经罹患了疾病的病人,而是身体完全正常或稍有不适的女性,当然还有她的丈夫、男友或家人。我对很多的知识都点到为止,只讲述概念性问题,并不深入讨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后者应是医生们的事情。

作为妇产科的男医生,我很愿意为女性讲述子宫情事。因为,每个女性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说不定身后就藏着一个像我当年那样的半大孩子。我希望女性朋友看完《子宫情事》之后,在健康时就关注自己,早期发现、避开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