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团欧洲行——细雨蒙蒙游剑桥

标签:
杂谈旅游摄影英国剑桥大学 |
人引以自豪的剑桥大学。位于伦敦以北50公里的剑桥镇,大学没有围
墙,错落有致的各个学院到处是中世纪的尖顶的哥特式建筑,看着那么
的古老,那么的沧桑。在小雨中记得导游带领我们只游览了彼得豪斯学院、三一学院、圣约翰学院等六所学苑和一个图书馆。
剑桥大学成立之初只有6个学院,如今已发展到31个独立自治学院 ,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 院,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风格。剑桥大学最大的特色是学院制,剑桥大学中央不过担当一个像联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观的事情,31所风格各异的自治学院史背景不同,每个学院在经济上自负盈亏,因此各个学院在行政财务,招生教学,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座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在毕业典礼上,每个学生都要由学院院长牵手引到校长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征由学院教导成材。自从1904年以来已经有92位教职员工获得诺贝尔奖(包括29个诺贝尔物理学奖,26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1个诺贝尔化学奖,10个诺贝尔经济学奖,3个诺贝尔文学奖和2个诺贝尔和平奖)
学校在长达8个世纪的辉煌历史中,涌现出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造就了培根、凯恩斯等贡献突出的文史学者;培养了弥尔顿、拜伦等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从这里走出了8位英国首相以及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都为剑桥大学奠定了世界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伟大地位。
剑桥大学目前在校学生总人数已经超过19,000人 ,其中研究生超过7,000人 ,英国以外的留学生比例占33% 。剑桥大学的教职员工总数超过10,000人 ,40%的教职员工来自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其中,人类学、建筑学、英语、化学、地理、法律及电脑科学在教学品质评估中更荣获优级。
P1
剑桥是音译与意译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发音“坎布里奇”,bridge是桥的意思,Cam在闽粤方言中音如“剑”。
也称康桥(按普通话音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这里确有一条剑河,在市内兜了一个弧形大圈向东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许多桥梁,所以把这个城市命名为剑桥。

P3

P4

P5
数学桥又称牛顿桥,是位于王后学院内的一座木桥。看上去挺不起眼,但关于它的故事却很动听。相传,这座桥是牛顿运用数学和力学原理设计建造的,整座桥上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堪称是个奇迹。后来,好奇的学生把它拆下来,想看个究竟。谁知拆下容易,恢复难!无论他们用什么方法,就是恢复不了原样,连校方也无能为力。最后,不得不用钉子固定,才重新将木桥架起来。这个故事弘扬了剑桥的一种学风,或者是一种文化传统,说明剑桥大学的学生好奇心强,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实践。由此可见,它的影响是积极的。或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大家才不去考证故事的真实性,普遍采取了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态度,乐于传诵。
感谢您光临快乐的关山月的博客!

P6

P7 因为下雨,几乎听不到导游的讲解,打伞匆匆走了六个学院,回来整理图片时也对不上号。是似而非的东西不能乱写,请大家谅解。
P13
这座哥特式建筑就是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P16
那 棵著名的苹果树在1820年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所摧折,此树显然是为纪念牛顿后栽的
P21
P26
P28
P34
P36
P42
(有关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