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穿越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凯巴布高原,一路疾驰,看到的尽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地貌,有谁会想象得到地势经过一段平缓倾斜之后,高原仿佛突然开裂,地壳的裂缝又深又宽,岩石层的断面犹如刀劈斧剁,大峡谷最壮观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最令人震撼的莫过那“红墙”石灰石悬崖,它巍峨耸立在裂口处,几乎是垂直的。
大峡谷的风景虽然壮丽,但是生态日趋恶劣。由于人为因素,科罗拉多河上游筑坝,本就干旱的高原更显得缺雨缺水,植被很难生长,动物和人类也很难生存。当地的原住民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北美的具有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他们以狩猎和采集果实为生,已有原始的农业技术。前2000年前后,西南部的原始住民开始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然而,自十五世纪以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印第安人遭到了殖民者惨无人道的屠杀和虐待,人口骤减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绝大多数的幸存者离开了家园逃到了偏远的内地、山区、谋生或就地被同化,这里的原住民也不例外。
为了解决西部干旱问题,美国政府在科罗拉多河的上游建立了格伦峡
大坝,结果使科罗拉多河气候发生了永性久的变化,原来温暖、泥泞且多变的生态环境变得凉爽干燥。大坝阻挡了原来流入河中的的泥沙,大量的沉积物进入了帕利亚河和小科罗多河导致科罗拉干流河滩和鱼类栖息地受侵蚀,当地物种在入侵物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加速了当地多种种鱼类的灭绝速度,部分陆地动物也陷入了生存的困境。
美国国会1992年通过了《大峡谷保护法案》(GCPA),并于2008年3月6日开始实施人造洪水试验计划,以期拯救大峡谷的生态环境。高速水流实验成功的模拟了建坝前科罗拉多河的季节性洪水,截止到2011年,共进行了三次高速水流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河岸沙洲再造的物理效应,二是陆地生态系统得到部分修复的生态效应,三是水生物种得以改善的生态效应。这些宝贵之经验对于我国的黄河、长江、淮河等大坝水利工程造成的生态问题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P1
1——4是车拍凯巴布高原的地貌

P2

P3
P4
P5
这是原住民印第安人住的窝棚

P6 网上下载一幅印第安人部族首领的图片,不知是否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

P9 大概是一处原住民的建筑遗址

P10 墙上的标牌是一个部族的图腾?


P11 这是高原长得最多的植物—仙人掌

P12 又是一个部落的图腾?

P13 看来是部落祭祀的地方

P14 生活在这里,取水一定很困难

P15 这是游客们休息的地方
P16
玻璃桥,亦叫天空步道。由于不准拍照,游客的相机、手机都必须存在电子寄存箱里。所以还得下载两幅图片说明。否则,我的大峡谷旅游内容便不完整。玻璃桥建在距峡谷底部1200米的崖顶,约为世界第二的台北101高楼的两倍多。上去微感摇晃,有眩晕感,很刺激。俯瞰大峡谷,如同上了直升机。参观门票30美金一位,推荐为必看景点。
P17 有眩晕症的就免了吧,亲眼目击一个人上去不睁眼,让同伴搀上搀下
P18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时需要点勇敢

(有关资料来源于网络)
感谢您光临快乐的关山月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