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冈石窟重游记之二

标签:
旅游摄影诗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
P2
游云冈石窟,最重要的是看各个时期的经典造像。按着参观顺序,从东到西。

P3第1窟-第2窟,位于石窟群的最东端,属于北魏中期造像。这两个洞窟外有共用前庭,同为方形平面洞窟,窟室中央各有四面雕刻的方形塔柱,周围壁面的造像布局及雕刻内容也大致相同,这两窟被称为双窟。双窟在其他石窟中比较少见,云冈石窟中却例外。这是因为,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年幼执政,其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所以人们称其二人为“二皇”或“二圣”,作为皇家主持修建的云冈石窟,这时期出现的大型双窟,其实就是当时皇权的象征。云冈石窟共有4组这样的双窟,第1窟—第2窟,第5窟—第6窟,第7窟—第8窟,第9窟—第10窟。

P4 由于常年裸露,日晒雨淋,有些造像已经严重风化,面貌模糊,难以辨认。

P5石崖上镌刻的文字亦难于辨认。

P6皇家石窟为何选建在云冈,是因为这里既是北魏的都城,又是胡汉间的重要通道。

P9第九到第十五窟,窟内没有灯光又不准照相,只好拍个外景

P10半山石壁上的小洞窟,大部分都已年久失修,导游讲没有多少看点。


P12 北山上有一座寺院,不知何名,没有时间去。

P13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之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可惜拍摄未能如愿。

P14 第六窟,主佛是释迦牟尼佛。特点是中心塔柱式结构。 窟中造像保存完好。窟周围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P26 云冈石窟作为一个宏大的佛像雕刻群,不仅突出反应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工艺特点,而且还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如犍陀罗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而云冈石窟也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因此云冈石窟在当时的时代具有典型的佛教内涵和突出的艺术价值,符合文化遗产中的真实性要求。另外,云冈石窟作为一个整体的造像群,不仅突出地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各方面风貌,而且保存完好,基本上没有什么破坏,完整地体现了其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云冈石窟作为一个整体的佛教造像群,完整地体现了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兴盛状况,具有一种文化上完整性,因此符合文化遗产中的完整性要求。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佛教文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为唐代的政治和佛教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大影响。
谢谢您光临快乐的关山月的博客!

P3

P4

P5

P6

P9

P10

P11 由东到西,石窟前原来的道路改建了一条狭长的广场比过去平坦而宽阔,很适合游客们拍照留念。

P12 北山上有一座寺院,不知何名,没有时间去。

P13

P14
P18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统称之为“昙曜五窟”。十六窟立面呈半椭圆形。主像为释迦牟尼立身像,高13.5米,站在莲花座上。
P21 第十九窟,窟中的释迦牟尼 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尊8米的坐像。

P22
雕刻非常精美,栩栩如生,这是面部特写,尤其是那传神的眼睛。

P23
这是大佛全貌,前面立有“云岗鼎”,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常年不断。

P24 游到这里,小导游说,云冈石窟该要看的石窟已看完,现在可以自由参观拍照了。

P26
前一篇:大同云冈石窟重游记之一
后一篇:山西悬空寺、应县木塔走马观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