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雁塔

标签:
旅游摄影诗歌西安小雁塔 |
古都烟袅袅,
玉笋刺苍穹,
宝塔藏经卷,
晨钟暮鼓鸣。
历朝多战乱,
屡焚兀自挺,
大震缝自合,
天佑堪神明。
小雁塔塔身原为方形十五层密檐式砖塔,在明代的几次地震中,塔顶部的十四、十五两级被毁,塔身经历了裂而后合奇迹,被称为“雁塔神合”。现存的小雁塔为十三层,保持了唐代初修时的风貌。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玲珑秀丽的小雁塔与雄伟庄严的大雁塔风格迥异。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建造时共15级,现存13级。塔的底层最高,以上逐层递减,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每层皆有迭涩出檐,檐下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形成重檐密阁、飒爽秀丽的美感效果。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塔为青砖砌筑。塔平面为正方形。原为15级,约45米高,现存13级,1989年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395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比26。小雁塔的基座为砖方台。基座下有地宫,为竖穴。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较高,二层以上逐层高度递减,故塔的轮廓呈现出秀丽的卷刹。塔身宽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塔身轮廓呈现锥形形状。小雁塔塔形玲珑秀丽,造型优美,比例均匀。
小雁塔的塔身单壁塔内中空,塔壁不设柱额,塔身上为叠涩挑檐,塔身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层檐下砌斜角牙砖。塔底层南北两面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底层以上各层南北两面正中均开有半圆形拱券门洞。小雁塔内设有木梯,可登临塔顶。
P1
P11 荐福寺最初建于公元684年(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睿宗李旦为其父唐高宗死后献福而建佛教寺院,最初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名为荐福寺。荐福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荐福寺吸引了唐代许多高僧,其中以义净法师最为著名。荐福寺毁于唐末战乱。后来,荐福寺搬到塔院即今小雁塔的所在地。
现存的荐福寺古建筑群为明清两代重修,寺内古建筑群大体延续了明代正统年间重修时的布局,寺内殿宇建筑集中在山门直对小雁塔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小雁塔、白衣阁等。寺内还存放有石人、马柱等等民间文物以及各种民俗艺术展览。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有关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前一篇:游临潼秦兵马俑博物馆
后一篇:参观西安博物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