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曾就读过的剑桥国王学院

标签:
英伦之行剑桥大学徐志摩再别康桥旅行 |
分类: 山水行 |
剑桥镇,是剑桥大学的所在地。
剑河,穿越整个剑桥镇。在这条并不宽阔的河面上,横跨多座有名的、不知名的小桥:叹息桥、数学桥、三孔桥。。。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灵魂。
剑桥大学本身没有一个特定的校园,没有围墙,没有校牌。大部分的学院、图书馆和研究所等都建在剑河的两岸,以及镇内的不同地方。
引用徐大诗人的《再别康桥》,诗中的河,就是剑河,亦即是康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剑桥国王学院,又称之为“英皇学院”,徐志摩曾就读过的学院。
在校园内,剑河冉冉穿越而过。剑河即是徐志摩笔下的剑河。徐志摩诗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条河所指的就是剑河。
徐志摩在剑桥生活虽是短短两年的光阴,但却是他人生中最灿烂的转折点。
诗人已离去多年以后,剑河依旧在静静地流淌着,千年不变。
我努力地去寻找诗人曾留下的点点足迹,感受他曾在此生活过的气息。只是,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寻寻觅觅,哪里还有诗人留下的足迹?岁月悠悠,河水悠悠,诗人足迹早已埋葬在岁月的长河中。
那块刻有诗人的诗句的石块,静静地躺在河畔,小桥边的这片树林的浓荫下。
诗人虽已远去,但他却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诗作。人们永远记住了诗人的名字,还有那首传世之作《再别 康桥》。
诗中的“康桥”,指的是剑桥大学。
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礼拜堂外墙,通往学院的售票入口处。买票后,首先进入的是眼前这座壮观庄严的建筑物——礼拜堂。
礼拜堂是剑桥的标志性的建筑物,属于哥特式的建筑。
学院的礼拜堂既是做礼拜的场所,又是举行音乐会和学院活动的场所。礼堂耗时100年建成,始建于1446年。
教堂内采用色彩玻璃作窗,上面由彼得。鲁本斯所绘的画作“在祷告的贤士”。
国皇学院的正门,新哥特风格。
学院的正门,我从这里走出学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