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刹阳光,浸渐隐去了光芒。 冷冷寒风,吹起水面一圈一圈细小的涟漪,波纹无声散去。河畔一排排垂柳,渐发生机,柔枝吐绿,轻轻掠过水面,在风中摇曳。又一次,在不同的季节里,与周庄深情约会。她,还是老样子,依然熟悉、清晰。
走过江南众多水乡古镇,唯有周庄,即使,多次留下足迹后,仍期盼着与她再度相逢。自己也想不透、道不明,她到底有何种魅力,让我对她有着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眷恋。
我拖着行李,在备弄窄巷中,悠然无束穿行。偶尔,会惹来游人投来一种疑惑的眼光,似乎在想找答案。只是,彼此短暂的相视,微微一笑,甚至连一句浅浅的招呼也没,然后,擦肩而过,消失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行走在一深一浅,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身后行李箱轮滑过的声音,全淹没在人声鼎沸中。
徜洋于悠长的深弄小巷中,走过一块又一块古色的石板,轻抚两旁斑痕累累的墙壁,让人情不自禁而生怀旧情绪。石板路上,留下无数的足迹,谁是谁的,早已无法知晓。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为了追寻当年三毛、陈逸飞留下的依稀足迹,纷至沓来,觅梦中的水乡。然,当置身其境之时,作何感想?昨日纯朴恬静的周庄,今又能找到多少旧模样了?也许,她只能属于梦里、属于回忆中。
曾默默无闻的周庄,因名人留下的足迹、因被冠以“中国第一水乡”的美名,而一举成名。
陈逸飞的一幅“故乡的回忆”,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的观光客,携着心中的梦想,前来一睹她的芳姿,寻觅这份美好的回忆。随着游人像洪水般不断的涌入,她的花容,逐渐失色,让人几乎看不到她原有的面目。唯有,在梦中,找寻,那飘渺的身影,才又慢慢清晰。
当年,陈逸飞曾感怀的周庄,已不复存在。如今,周庄的繁华与热闹,毫不逊于大都市,甚觉她更像一个墟市。西塘、lu直、。。。这些古镇何曾不是与周庄一样吗?为了短暂的利益,不惜在她的容颜上,残忍地划上一道道疤痕。昔日纯朴民风,也随之渐消逝,让人在叹息之余,更添了几分无奈。
行行摄摄间,一个熟悉、优雅朴素的身影,不经间进入眼帘---双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以最柔美的姿态,跨越于小河两岸,样子尤似一把钥匙。双桥,曾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周庄的人们服务,何曾想过会遇到了陈逸飞、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盛名于世。

周庄只属于与她有缘之人,亦只有缘的人才能读懂她。陈逸飞把双桥作为蓝本,画出了“故乡的回忆”。它的命运,从此被改写。它的名字,从此走向世界。它再也不只属于周庄,它是属于大家。双桥如一把钥匙一样,打开人们心中渐行渐远的故乡的回忆。
桥上、桥下,彼此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人争相拍照,把美丽的一切定格于镜头里,让倩影永恒、景物永恒。站在拱桥上,放眼四望,恨不得把触目之处的一草一木、一屋一舍、一桥一河,尽收眼底,成就一幅幅淡雅的江南水乡画。偶尔,深情的回眸,必有一翻感慨涌心头。
风儿,多了几分躁动,少了几分温柔。吹散一身倦意,乱了三千青丝,寒意透过指尖,漫遍全身。独倚桥栏,凝视着脚下潺潺而过的流水,久久不愿离去。浮躁的心,变得如水般柔软恬静。
逶迤绵长的小河,水道纵横,两岸河埠人家,青瓦白墙,屋檐相连,枕水而建。细数过往流年,岁月更换。历史的尘埃,在弹指间,掠眼而过。河水千年不变地缓缓地流淌,它见证着周庄千年历史的变迁,人世的浮沉。
过往一切,在悄然无声的岁月长河中,消逝。有些事、有些人,不管经过多少年,人们依然不会忘记。沈万三,这位明代的江南首富,其富有的程度堪可敌国。因“富”,最终招来杀身之祸,其死因,至今,仍有人替其鸣不平。沈万三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周庄与沈万三,两者似乎被紧紧联系在一起。谈及周庄,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沈万三。
历史已成事实,任何人都无法改写。沈万三的死,是冤也罢,非冤也罢,是是非非,也无从追究,就由它随流水飘然而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