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流水落花》生命之河的波纹,大概是时间的褶皱吧

(2024-06-05 12:05:24)
分类: 电影
    本片充满意境的片名,出自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句诗透出的是一种对于时间消逝的感叹。而《流水落花》正是一部关于情感与时间的影片。
电影一开头就是流水与落花的场景,一种郊区的静谧之感,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本片除了画面的精致,声音也是需要留意的地方,蝉声、风声、雨声、河流声和树叶摇曳的声音,都给人一种清脆爽朗之感。导演似乎用大自然的声音,来彰显大自然的“在场”。
    大自然的时间观是四季轮回,但人不是,人的时间是线性的。片名《流水落花》的“流水”,也是一种时间的隐喻。
    本片时间跨度长达十三年之久,而标记时间的坐标是一个个寄养孩子。寄养家庭的题材,在香港电影史上不太多,让人有印象的似乎一部都没有。《流水落花》在题材选择上,占了一个优势。
    某天,失业的陈天美(郑秀文 饰)和丈夫何彬(陆骏光饰),决定向政府申请做寄宿家庭,扮演起母亲和父亲的角色。一开始,天美对丈夫提出这个想法时,丈夫多少有些犹疑。“为什么不自己生一个”,不仅是丈夫的疑问,也是观众的疑问。
    当时,陈天美只是以“可以赚外快(政府会补贴寄养家庭)”和“不合适再把孩子送回去”为由,来搪塞丈夫。聪明的观众看到这里大概猜到,女主角这个“任性”的决定,可能是有一些隐言。
    《流水落花》演至一半就揭示了原因:陈天美因为家族遗传病,影响了有血缘关系的三岁儿子早夭。尽管伤口已包扎多年,但伤疤并未愈合,时常隐隐作痛。当寄养家庭,某程度上是在模拟失去的母子关系。
    她在失业前任职幼儿园公车接送员,已经暗示了她对孩子无法割舍。一失业就想成为寄养家庭,某程度上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丧子之痛的延续、自我疗愈的需要。
    本片在十三年间,一共前后出现了七个孩子,而每个孩子背后其实都是一个社会问题。比如首位孩子文森,他沉默寡言,一紧张就会尿失禁。他的母亲因为吸毒问题而被剥夺了监护权。很长时间,文森都辗转于不同的寄养家庭。缺乏安全感,是这个孩子一大心病。
    除此之外,这些前来寄养的孩子还有很多类型,有父母离异被当拖油瓶抛弃的,有因外表生理缺陷而自卑的,有父亲坐牢而不相信成年人的,有因寄人篱下而格外懂察言观色的,还有把寄养家庭当作真正家园的。
每一个孩子都像落花一样,掉落在陈天美这条河流上,她只是顺水推舟般将花儿送到下一站。
    但花与水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浮于表面而已。花的清香,也渗入了流水。在这漫长的十三年间,你可以看到陈天美被一点点改变。
    本片她共有三次情感决堤,第一次是得知文森被社工换走,她愤怒地讲出“那不是货物”;第二次希望收养其中一位孩子,得知孩子被更合适的人选收养;第三次则是丈夫出轨(讽刺的是,现实中的郑秀文也经历了相同的事)。
    三次情境的共通之处都是关于情感无法兑现的落空。三次情感大爆发,可以视为郑秀文演技的高光时刻,熟悉她的影迷有理由相信,多少有些本色出演。导演贾胜枫透露道写剧本时,已经有意找郑秀文。那种角色的外表坚强内心柔软的特质,非她不可。
    经历过三次情感的伤害,陈天美对于情感多了几分游刃有余,她选择寄情于人的同时,也似乎有所保留。当最后一位寄养的孩子表示想未来都住在这个家时,陈天美没有明确答应。
    “无可奈何花落去”,在经历了多次与孩子“相见时难别亦难”后,陈天美已经没有那么多离愁别绪。
    落花没法落入同一条河流,河流本身是不会止息。
    之所以有那么多自然物的展示,也是在隐喻寄养家庭分分合合,如同花开花落的必然,难以忤逆。情感之道,法的是自然。
    一切都可以释然看淡,喜悦是,悲伤也是。
    《流水落花》最终若即若离地触碰到生命思考的高度。人、花、水构成了一个互相指涉的隐喻系统。
    所有人的生命都会落花,点缀着时间的河流。而生命之河的波纹,大概是时间的褶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