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糟糠之妻》by 未夕

(2008-11-07 13:12:21)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书
中国式《绝望主妇》诚意巨献
2008年最撼动心灵的婚恋人生
十年漫漫婚姻路,潜藏着多少绝望和疯狂的潜流?
三个身心疲惫却不肯放弃的女子 ……
新生代情感作家未夕,写尽天下女人 。                   
内容介绍
一九九七年。
何倩茹,方宁颜与魏之芸,是类思小学的三个大龄未婚女子。
她们渴望爱情,如同严冬里的人们盼望着春天一般。
无论失望多少次,她们总还是相信,春天来时,爱情便来
爱情来了,婚姻也携同而至。
漫长的十年婚姻与情感的路途走下来,三个好友身心疲惫。
但是,在疲惫的外壳里,还藏着一颗不肯老去的心。
零七年的春节,下了这一冬的第一场雪。
雪落在枯枝上,仿佛开了一树的花。
作者介绍:
未夕(九界网驻站作者)
年纪不小,天真依旧,热爱孩子,热爱文字。
写出生活的波折并不是要人胆怯,是正视它们,即使再受伤也要勇敢走下去,收获的小小幸福也是最宝贵的所得。
最大的心愿是,永保一颗赤子之心。
永远相信爱情。
就这么成长,就这么执手。
 
    “三个女人一台戏。” 诚然,这三个女人不只演了一台戏,也同时“演绎”了她们自己的人生。
     性格决定命运。幸福与不幸福,要看怎么去把握了。三个女人从未婚单身,一路走到已婚成家,(当然,魏之芸除外。)这其中酸甜苦辣,似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的确现实毕竟和幻想不同。她们年轻的时候都是充满憧憬,然而似乎经过时间的历练大家都变得不一样了。 
     三个女人里,魏之芸算是最幸运的一个了。毕竟她爱过,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纵使没能和袁胜寒在一起,但她似乎已经逐渐在调试自己,试着让自己洒脱起来。反倒是宁颜和倩茹被困在了自己所一手建成的怪圈里,浑浑噩噩。倩茹已经濒临病态的表现,她对周苏豫的疑神疑鬼,其实大部分原因来自她对自己的不自信。她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老变丑,她怕会被爱人遗弃,她怕她会失去一切。她怕周苏豫不在爱她。但有时候,有些东西,你抓的越紧,越怕失去,反而会更快的失去。至于宁颜,她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没有找到方向的人。她不爱李立平。一点都不爱。却仍然选择和他结婚。该说这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么?而两个人的结合,某种意义上讲,也同样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两个彼此“两生相厌”的家庭,无形中,加剧了宁颜和李立平的鸿沟。他们似乎永远都不合适。宁颜的敏感纤细,和李立平的“温和”在摩擦中对撞,在反弹回去彼此伤害。 有多少人是没想好就结婚的?就像宁颜感觉自己一眨眼就结婚了。日子来的如此之快,连神儿都没缓过来。
     女人的命运难道就该如此么?永远纠缠在爱与不爱之中。话题是家,孩子,感情,感情,孩子,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圈里挣扎着想继续活下去,继续幸福下去。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所以除了无奈还是无奈。不过改变终究还是会到来。宁颜的“解放”是想重新再过一遍,和之前活的多少要不同一些。倩茹徘徊在岔路口,一个看不见方向的岔路口,她其实是等待周苏豫能过来拉住她,带她走出去,但是结局还是未知数。而之芸,她的生活变得简单了,她打定主意要单身,要过的洒脱,是不是这样或许有一天,当她在看见袁胜寒一家三口的时候,会真的觉得没什么了? 
     文章从头到尾似乎都是在很平淡的叙述着三个女人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段一段。没多少高潮起伏。我是感觉或许前面有些无味,倒是越往后看内容越能吸引我。其实文章里没有多深刻的思想,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却过的如此让人窒息。读起来心里颇不爽快。而且刚开始对于这种一段一段的去表现三个人交错的生活,也让我有些不太习惯。到后面就感觉好像脉络开始清晰,她们的生活也一点一点更明白的展现在眼前。表现的很真实。
一  倩茹:危机
     倩茹的婚姻危机不断,以苏豫妈的死为分界线,之前面临的是苏豫与他妈妈之间几近病态的母子感情,之后是辞职在家后过度空虚以致她对苏豫病态的猜忌。
     这两个时候各有一个爆发点,一是倩茹第一次流产后苏豫妈无礼的问话,这一次爆发使得倩茹更为自己在这母子之间所处的位置而伤心,“她好象是一个闯入者,一个无辜的侵略者”,也使得苏豫心里有了阴影,他自觉自己和母亲都亏欠倩茹,倩茹心中必定有怨恨,于是在苏豫妈葬礼上才会有那样尖锐而盲目的一问。倩茹前期的婚姻生活实际上都是笼罩在婆婆的阴影之下的,苏豫妈的恋子情节和知识分子式的刻意冷淡和挑拨,把大部分的不安都压在了倩茹身上,而苏豫妈对儿子说:“儿子,我告诉你,我爱你,是真的,你爱我也是真的。可是婚姻,是一个比真还真的东西!”这等于就是老太太已经在对儿子摆明态度,自己不会待见倩茹这个媳妇,然而苏豫选择忽略,“某种程度上说,苏豫是有一点天真的,他觉得,两个他都爱的女人,彼此也一定会相爱”。周苏豫这种无所作为的选择和逃避,给了倩茹更大的不安全感。
     倩茹婚姻后期的爆发点,是倩茹苏豫与所谓第三者在饭店碰面时的闹剧。后来倩茹一意孤行要上节目的那一举动反倒是长久以来猜忌的一种宣泄释放而已。
     因为苏豫妈死时第二次的流产,倩茹最终辞职回家,“倩茹袖着手在窗边站了很久,慢慢地回味着一个事实:她成了一个无业的人了”,辞职时的不情愿与挣扎仿佛暗示了倩茹以后空虚而危险的生活。所谓的危险,是指倩茹过度空虚而致的病态的猜忌和不安。这一时期,年龄的差距成为倩茹心中惴惴不安的根源,追踪短信、追查香水、整容、上节目,“维护我的婚姻”是她手中惟一的救命稻草,也是她存在着的意义,所以原本温和的女子变得烦躁,原本明理的女子变得分外难缠。当周苏豫刚认识倩茹的时候,他觉得倩茹“是温和明理的好女子,并且,她有一种磊落与宽和的气质”,然而多年以后“磊落宽和”的倩茹竟然泼妇一般无理取闹,苏豫再次选择容忍和纵容,因为他对倩茹的骨血相连的爱也因为他自觉对倩茹的亏欠。“倩茹抬头看着他泪痕狼藉的脸,多年以前她刚刚认识他时他脸上的那种惶恐不安的表情,何倩茹的灵魂一点点一寸寸地回到她的躯体里”,炙热的情绪燃烧殆尽,只余灰烬余温的时候,倩茹,终于觉醒自己的失常。

二 宁颜:蜕变
     方宁颜的故事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前半程浑浑噩噩后半程幡然醒悟,然后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其实许多女孩子都是方宁颜,她们敏感脆弱,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活在自己和父母之间,但是又渴望爱情,于是便在不明所以的时候选择了婚姻,一个对她们来说无异于围城,跳进去就再难脱身的泥淖。这并不是说婚姻有多么可怕,而是对于心智上还未成熟的她们来讲,一个不合适的、错误的丈夫乃至家庭可以压垮她们,也许从此就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成为真正意义上没有未来不抱希望的“家庭主妇”,然后在多年后成为糟糠之妻被丈夫乃至家庭嫌弃。幸好宁颜没有就那么沉下去,当她发觉自己的绝望时,一向软弱的她当机立断地选择了离婚,独自抚养女儿,也许是天生性子里的执拗给了她力量,这种隐藏在人性深处的个性一但张扬开来,任何困难都难以抵挡,即使后来母亲大病,她也坚持下来,甚至因此更加独立,更能面对生活,笑对生活。
     其实李立平并不是一个很差的丈夫,像他一样生活于面子和算计中的小市民多不胜数,他们热衷于生活也热衷于升职,终身致力于不让自己的生活被人指摘力图成为人们艳羡的对象并是一切不脱离正常轨道。如果说他是现实的代表,那么宁颜就是他所期望的、自己不能拥有的理想主义的化身,但他又试图把自己这理想的化身变得不那么高远,变得跟自己一样,不要总是时时映衬出自己的庸俗自私,于是矛盾产生,再加上两方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婚姻失败成为必然。
     宁颜这场婚姻里,宁颜妈妈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这一段故事颇有“代沟”的味道,但如果当真发生,而且也是极有可能当真发生的。宁颜母亲从开始的反对,到最后的一意催促,实际上只是为了一个面子一个虚名,不想女儿嫁个不好的人,又不想被人指责耽误了女儿,退避妥协却以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表现出来,女儿和李立平终成怨偶,也只能叹息。宁颜父亲说,懂得放下才是福,而像宁颜妈妈一样,不懂得放下的父母,天下间,何止万千。
 
三  之芸:豁达
     当身边的姐妹们都遭受着感情和生活的挫折时,倩茹想,“怎么回事呢?我们忠于真理,真理背叛我们。我们忠于爱情,爱情,毁灭我们。”这似乎映照着之芸的半世。
    之芸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无奈。她不是无才无貌,大好女子却偏偏没有相知之人;好不容易遇到了对的人,却是在错误的时间;若是她任性一些,比如像袁胜寒那个小未婚妻一样,或者也就得偿夙愿嫁得良人,但她过不去自己那一关。袁胜寒的存在给了之芸希望,但离去的委实太过暧昧缠绵,感情深入肺腑,便是一生也抹不去的痕迹。
     之芸的存在让人想起《书剑恩仇录》中的霍青桐之于陈家洛,看小说时我们鄙视陈家洛的狭小胸襟,但当真有这么一个处处比你优秀的女子存在,普通男人却也当真无法承受。不过之芸这个角色也是三个姐妹中虚构成分最多的一个,像她一样能干的女孩子不能说不存在,可即使存在,也不可能在历经袁胜寒的伤心之后就有那么一个、特特为她而存在,能体谅她一切的周厚德,现实中往往多是类似宁颜的遭遇,一个过错就让人生面目全非。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年青的面孔,一般的百十来块钱的粉擦上去,立刻与皮肤融为一体,光滑水嫩。不象现在,稍差一点的货色用上去,马上现了原形,粉是粉脸是脸,全无干系似的。好在,我们有高级货。好的粉可以修补皮肤的缺陷,就如同好的婚姻,可以修补爱情的伤痛。”是的,好的婚姻可以修补爱情的伤痛,好的心态可以征服生活的曲折,之芸从头至尾,最是平静豁达,也最是能体味把握各种生活的乐与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