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抗战老兵: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43f7ec063ef0210cdc81784f69b35db4-sz_6785.jpg@1l_640w.jpg|
杨根奎
他,曾经在四行仓库作为敢死队长,血战沙场;他,曾经在日本战俘营作为苦力,死里逃生;他,曾经在“文革”时期作为“黑五类”,受尽折磨;他,作为一代抗战老兵,至今生活贫困……
抗战老兵:杀鬼子太多 阎王不要我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25cd3ff78dbfd54d8a1faf578c470086-sz_330482.png@1l_640w.png|
抗战老兵唐文斌
“战场上没有死,没想到,活到了这个岁数,人家都说我,杀鬼子太多了,阎王不要我了。”唐老边回忆边拿出一根香烟,悠然地点了起来。右手食指和中指,已被香烟熏得泛黄,“到了这个岁数,没有想到,还有人要听我的故事。”唐老说,能把自己的战斗经历告诉大家,他心里特别的高兴。
抗战老兵:年轻时打鬼子 老子从来不后悔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e8749fe4443ac9c127da7433f7e87130-sz_21821.jpg@1l_640w.jpg|
未满16岁,张文治弃笔从戎,考入杨森的20军干部团特务连。“我当时参军就是想救国,我的父亲也是军人。”提起从军的经历,张文治很平静地说,“年轻时打鬼子,老子从来不后悔。”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杨森的20军奉命前往上海参战。“那个时候是打国仗啊,打日本鬼子啊。我们这些当兵的肯定争着,都要上前线。不上前线,就是拉稀摆带,不是军人了。”
抗战老兵:唯一健在的黄埔军校女生庄雪琴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fdf40fa81537267649999c8287ff5f05-sz_48903.jpg@1l_640w.jpg|
庄雪琴老人费力地写下自己的感言。
英姿飒爽的女兵总是一道抢眼的风景,庄雪琴这位温州地区目前已知的唯一健在的黄埔军校女生,虽已94岁高龄,却依然有着卓尔不群的风采。我凝神望着她一头鹤发,斑白地十分鲜亮,抿着的嘴角微微扬起,笑容安详,她的优雅没有随时光隐去
抗战老兵:最年轻的健在抗战老兵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5cb1b19b0889a22e5d7127efde2ed94e-sz_42661.jpg@1l_640w.jpg|
金福元敬军礼,眼角含泪
金老讲述了70多年前从事对日特工的传奇。中学时代,他曾亲历日军飞机与军舰的轰炸。18岁时投身抗日,经过训练成为身配美制左轮手枪,掌握侦察、爆破、擒拿、情报、通信等专业技能的少尉特工。
抗战老兵:当年吃过的苦,后人难以想象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c36a7ad033091c7acab1a9ad198511df-sz_50738.jpg@1l_640w.jpg|
这些老兵,当年吃过的苦,遭受的磨难,是后辈难以想象的。
抗战老兵:军人就得要血性,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60dba21142a3c469078289d3f20993c9-sz_85318.jpg@1l_640w.jpg|
几乎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有穿越死亡的生死经历,都有对于中国民族侵略与反侵略史的深刻反思。
“腾冲城当年没有抵抗,200多个日本兵没费一枪一弹,就把腾冲给占了……”卢彩文回忆后,一声长叹。
抗战老兵:抗战极其残酷,哪里是什么“神剧”?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ab5e4e449af9921568f9322c9087f944-sz_23225.jpg@1l_640w.jpg|
抗战老兵们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剧”,在他们的记忆中,日寇穷凶极恶,抗战艰苦卓绝,他们亲历了众多残酷的时刻:
黄开仁是四川省蒲江县人,跟随同是本县的李家钰将军出川抗战,担任他的译电员。1944年5月21日,河南省陕县秦家坡旗杆岭,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家钰,率军为大部队断后,猝不及防地遭遇了日本人的伏击,中弹身亡。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位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当时黄开仁就在李家钰身边,他还记得,李将军殉国前最后一刻,还在指挥还击。
抗战老兵:月圆之夜,老兵“归队”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1ec259be92e4b52795a2da4332366613-sz_10265.jpg@1l_640w.jpg|
月圆之夜,潍坊抗战老兵段兆杨老人“归队”。一抔黄土掩忠骨,昨天下午,老人的葬礼在潍坊市保税区汶泉街道办西北段村举行。自2012年被山东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和本报联合发现后,老人一直对社会公众给予他的照顾感激备至。老人的儿子段有恒转述老人临终遗言,再三感谢照顾过他的热心人。
关爱抗战老兵:陪伴是最长情的关爱
他们是一群志愿者,他们在寻找抗战老兵并以各种途径予以帮助,他们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快乐关爱,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他们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68b82b51425542644d9744dfb0c33315-sz_17209.jpg@1l_640w.jpg|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ae94a6fe29d671d5e9a9a8e34a9390f5-sz_31063.jpg@1l_640w.jpg|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d8c98e6309cf4abeb5acd1b900c37735-sz_262738.jpg@1l_640w.jpg|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39a64a2a03769101866474eb04bedaca-sz_153097.jpg@1l_640w.jpg|
他们是行将走进历史的人,他们曾经参与过的战争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得以窥见鲜活的历史,了解鲜活历史中鲜活的人性。
他们没有给儿孙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然而,当我们重新追忆那段承载太多苦难的战争,记录生死离别的岁月时,这些最后的老兵,可以让后人重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自强的精神,理解和平与自由的珍贵。
他们不怕死去,只怕这段历名被后人所遗忘。作为一个老兵,他们在慢慢凋零,但一代抗战老兵的荣光,永不凋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英雄老去,英雄的精神永存,我们不仅要承前启后,更要继往开来,不仅能制止战争,更能维护和平!
- END -
排版 / 整理 | 小象
http://img.xiumi.us/xmi/ua/ipPn/i/f4e7eb83eb676d5aeafc7222630ed448-sz_21582.jpg@1l_640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