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照做”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点评)

标签:
珠海帮达心理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珠海市心理咨询珠海心理曹泽能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 |
案例
家长:
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个困惑——有的朋友认为,孩子听话照做、伶俐乖巧,父母省心省事;也有的朋友认为,别看孩子现在好,但孩子长大后,容易失去自我,讨好别人,会活得很痛苦。我觉得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不知道具体该怎样做?
分析
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
家长,您好!任何选择都具有两面性,教育也是有风险的。其风险在于,一是教育以现在的经验来引领孩子未来发展,但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二是教育不是机器人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的相遇,当保持教育开放的时候,各种事情都可能发生。相较而言,在不能确定的成长过程中,参考已确定的研究,会减少一定风险。
因此如果孩子过度听话,要么因为父母过于严厉,孩子的自主欲望受到抑制;要么因为父母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反而剥夺孩子的自我发展机会。研究表明,经过反抗期的孩子,成年后自主性强,反之自主性欠缺。
建议
第一,对习惯过度听话的孩子,要理解他的苦衷与心酸。他努力取悦了他人,却很少取悦自己。要鼓励他慢慢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学会关怀自己,同时多些体育运动,去宣泄压抑与负面的情绪。当然,也要甄别孩子是否表面上听话,实际上却做另一套,结果让孩子与父母都累。
第二,对不听话的孩子,只不涉及到安全、原则、违法的底线,父母需要足够呵护他的勇敢,不要打击他的自信,他才会活出他的风采,变得有活力、有力量、有选择、有责任、有发展。同时,多倾听少批评,了解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原因,是不是产生了误会,或是“冤枉”了孩子。倘若父母认为孩子的想法欠周全,可以协助孩子订立成熟的计划。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个性,也撕下了孩子“不听话”的贬义标签。
第三,父母不要事事试图去掌控孩子。要求孩子“听话”,可否先自己做“听话”的父母。要允许孩子有创新的空间、自主表达的机会、犯错误的成本,这样孩子的需要才会被父母看见、被理解与尊重。
第四,父母要允许孩子不一定非要按照父母写的剧本演,孩子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剧本来,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结果,而不是父母认为孩子必须如何,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做到,不追求孩子完美无缺,不拔苗助长,因为被过度期待的孩子其实是很痛苦的。
第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必须服从。父母需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不要只讲大道理。其实,孩子很多时候不是看父母如何说,更多是看父母怎样做。身教大于言教,孩子不缺乏道理,而是缺乏成长路上的榜样。
第六,尝试去做足够好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挡风遮雨,让孩子形成强大的安全感;在孩子大的时候,学会缓缓放手,给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在孩子需时及时帮助,在孩子不需要时果断离开。如果父母始终长年累月守护孩子,那么孩子会容易成为懦弱的“巨婴”。
第七,融洽亲子关系,引导孩子争取到父母的信任、理解、支持、尊重。不要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大的“保护伞”,这样反而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独立人格不是父母给的,而是孩子自己争取来的。
老师简介:
曹泽能
珠海帮达心理机构-首席心理咨询师,已全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8年,辅导各类心理咨询案例达11000人次以上,曾荣获2016年全国优秀心理咨询师金奖、2011年珠海市政府优秀技能人才三等奖。
心理师-曹泽能手机:1332665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