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容易分神怎么办?(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

标签:
珠海帮达心理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珠海市心理咨询珠海心理曹泽能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 |
案例
家长:我家孩子写作业很容易分神,自身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容易被环境干扰,半小时基本只做了一道题。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发呆,一会和人聊天,目标基本上很难完成,每天写作业到半夜三更。我们告知孩子“提高效率才能获得饭吃,否则要饿肚子了。”孩子听到这话,刚开始会抓紧写两分钟作业,然后很快就恢复老样子,甚至开始玩耍,无视作业和规则,甚至还放话“反正我老妈会给我吃饭的。”“我就不写。”“不吃饭就不吃饭。”请问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分析
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曹泽能:
家长,您好,孩子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磨蹭,其原因大致有:
一是生理因素。一方面,大脑工作时有两种机制,兴奋与抑制,做正事(写作业)需要兴奋,并抑制与学习无关的杂事,但写作业这件事本身较为沉闷,不易令人兴奋。此外,要抑制大脑的额叶皮层,它逐渐发育与成熟的时间是14岁;另一方面,孩子的专注力也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大概是专注力时间=年龄乘以3分钟,例如一个9岁的孩子,能专注的时间约为27分钟,那半小时有小动作也属正常;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平时是否能休息好。
二是自尊的自我保护机制。人的大脑更喜欢正面反馈(如表扬、快乐),并且倾向于主动规避负面反馈(如批评、倦怠)。当孩子很难在做作业上得到正面反馈时,大脑就会开启自我保护机制:一是走神来抵消负面反馈;二是代偿行为,即人遭遇挫折或困境时,会寻求其他方式弥补,因而转移痛苦达成心理平衡。例如,当孩子在学习上缺乏成就感和控制感时,就容易通过转笔头、玩文具的掌控感,来补偿写作业的无力感。因此,当孩子磨蹭拖拉时,通常是因为学习上的负面反馈较多。
三是学习内容。一方面,当孩子对已知的知识点及重复性的知识,缺乏刺激的新鲜感与失去耐心时,极易分心;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学习基础弱,感觉题目难,一时无法解答,也容易“破罐破摔”。
四是父母因素。一则,被父母干涉过多的孩子,容易造成孩子心中不满、委屈或愤怒,当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及时释放而被压抑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采取身体上的一些行为习惯来缓解;二则,父母只凭自己的兴趣来决定孩子的兴趣,孩子真正想要的、适合的却不被重视;三则,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譬如孩子固然有好奇心但很难持久保持,当孩子不能持续探索时,家长容易用注意力不专注来给孩子“贴标签”。
五是环境干扰。有的孩子背部对着门写作业,眼睛不能第一时间看到背后的反应,容易心理不踏实,甚至产生恐慌,难以静心;有的孩子桌面上摆放了手机、零食、玩具等杂物,或是爷爷奶奶在看电视等情况,都会让孩子的视觉、听觉受到不必要的刺激。
建议
第一,家长要理解并接受孩子当前的状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因情绪失控而用言行刺激孩子,引发新的冲突点。同时,家长要进行反思,孩子这种情况有哪些因素是自己造成的?怎样表达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爱他,而不是爱作业?半夜三更写作业,有多大的学习效果?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更有害?
第二,先复习再写作业,帮助孩子规划做作业的流程。现在很多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先写作业,有时间再复习,没时间就算了,这样通常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即使数量上完成了,但质量上难以保证,更别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第三,教孩子管理时间。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性格特点,设置“番茄钟”,即选择要写的作业,将专注写作业时间设为15-25分钟,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写作业无关的事,直到时钟响起,短暂休息一下(约5分钟),每完成4个时段就多休息一会儿。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先从专注3分钟、5分钟、9分钟开始锻炼,再到15-25分钟。这样坚持下来,容易提高孩子的作业乐趣及成就感,并减少焦虑感。
第四,注意“蔡格尼克效应”。人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并且大脑会不断提醒人们去完成。既能助人专心,也会导致分心。当孩子对写作业拖拉、分神时,或他的脑中正被作业还没做的提醒所干扰,无法静心,同时多科作业纠结一起,也会让孩子颇感困难、烦躁,缺少清晰规划,无从下手。这时,首先需要孩子清空大脑杂乱思维,给思维设停车场,把脑子里的想法都写下来,把学习记忆的空间腾出来;然后,再对作业简要规划,按照“简单——中等难度——困难”三顺序,简单切入,协助孩子进入状态。
第五,提供专注与安心的环境。比如,让书桌对着门,孩子一抬头就能看到门,快速确认是否有人来。当然,也可以关门写作业,让孩子能够掌控这个环境;将孩子做作业的空间尽可能简化,不要摆放与学习无关的杂物。另外,父母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正在专注的行为,比如孩子正在玩玩具,父母不要喂药递水等,父母可在一边静静观察,有必要时再协助,或鼓励。
第六,奖罚并用。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说,说了反而影响效果。即使罚,也不要拿吃饭、睡觉、关门外等来威胁孩子,一则父母很难做到,二则做到了也会侵害到孩子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反而得不偿失,低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很难有开心写完作业的高峰体验。至于奖,要列具体标准,孩子做到了,要及时奖励,甚至超出他的预期,千万不要缩小他的预期,那样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对写作业的兴趣。
本报记者
老师简介:
曹泽能
珠海帮达心理机构-首席心理咨询师,已全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8年,辅导各类心理咨询案例达11000人次以上,曾荣获2016年全国优秀心理咨询师金奖、2011年珠海市政府优秀技能人才三等奖。
心理师-曹泽能手机:1332665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