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只管好好学习,不用管其它”的教育方式对吗?(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分析)

(2022-07-28 11:19:14)
标签:

珠海帮达心理

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

珠海市心理咨询

珠海心理曹泽能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

  今天的《珠江晚报》校园周刊“教子有方”栏目,有“'孩子只管好好学习,不用管其它'的教育方式对吗?”的心理分析. 


   专家:家长应认识到生命的多元化


 案例


 家长:


  我是个新手妈妈,在我的身边,经常听到其他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别的你都不要管,你只管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回归现实,父母对孩子这样的要求,也是希望他们能够有个好的未来。——我也要这样教育我的孩子吗?作为新手妈妈,我觉得很迷茫。请问,“孩子只管好好学习”的教育方式对吗?我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学习及学习以外的事情呢?


“孩子只管好好学习,不用管其它”的教育方式对吗?(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分析)

  分析 


  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曹泽能:


  家长您好,有这样的疑虑是非常常见的。自古以来,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让孩子认真学习,都是父母教育的重心。那是否只用教会孩子学习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先理解“学习”。


  从心理学解释,“学习”有三层含义。一是广义的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行为,这行为是持久的,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如捕猎;二是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及个人经验的过程;三是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接受学校老师所传授的经验学习。学生的学习又分三类,一是知识学习,解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二是技能学习,解决会不会、做得熟不熟练的问题;三是行为规范的学习,教会学生做事与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须途径。


  学习固然重要,但现在不少父母,甚至是老师,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成绩过度关注了,导致不少孩子“高分低能”,成为知识的“囚徒”。如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上大学、17岁硕博连读进入中科院、因不会生活自理20岁被劝退。因此,“别的你都不要管,你只管好好学习就可以了”,这句话听起来爱意满满,实则给孩子带来诸多隐患。


  这些隐患包括:其一,容易使孩子淡漠自己的责任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原本需要孩子花时间承担责任与义务的事情,譬如做家务、做公益、照顾他人、参加社团活动等等,都以学习课本知识将其“占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长久下来,他的责任感、同情心就会慢慢被弱化。举个例子,父母汗流浃背买菜买米回家,孩子想帮忙,但有的家长会说,“不用你帮忙,你专心读书写作业就好。”弱化了孩子的责任心。长期以往,孩子也只会一门心思写作业,不会为父母去分担家务,甚者,一天到晚只是关注学习及个人利益,不会关心国家大事,也不会关心学校、班级、家庭小事。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一方面因“厚德方载物”,孩子难有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孩子也因自私自利容易成为生活的“弃儿”。试想,哪个公司喜欢招聘没有责任感的人?哪个人喜欢跟没有责任感的人谈恋爱?


  其二,容易弱化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为社交恐惧埋下伏笔。因为只埋头学习的人,势必减少与同学交往的机会,久之容易自我封闭,渐渐形成敏感、脆弱、多疑的性格。而孩子最好的发展应该是,不仅学习成绩好,还乐于参加社会实践和班级建设,成为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活力派”。


  其三,容易给孩子的健康心理成长带来潜在风险,养成“眼高手低”的态度。这是因为,首先父母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如果孩子认可了父母的标准,也会“严于律己”,追求完美,产生过大的心理负担;如果孩子反感父母的“谆谆教导”,就会叛逆,与父母“斗智斗勇”。其次,由于孩子过于专注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没有其它乐趣支持,抗挫折能力就会弱化。


  通常来说,提出“只管学习不管其它”的家长有三类,一类是因为自己的工作艰辛收入少,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与牺牲,为孩子创造一个“不受打扰”的优质学习环境,让孩子“安心”读书考学来改变命运;二类是自己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性格固执,希望“自己吃过的苦,孩子不要吃了”,希望孩子能“争一口气”弥补自己的遗憾;三类是因为父母本身已是社会精英,自然而言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对孩子期待过高。


“孩子只管好好学习,不用管其它”的教育方式对吗?(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分析)


  建议


  第一,明白“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成为优秀的人,先要成为普通的人,再避免成为有问题的人。成为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要身心健康,生活自理,会做家务,有一定的生活技能,愿意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之后有机会再成为“优秀的人”。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长,为团队、为个人创造大的价值。要明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发展,需要一步步深扎根基,而非拔苗助长、追求速度,更不能用旧的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来约束孩子。


  第二,认识生命多元化,理解孩子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生活不单是文化学习的比拼,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比拼。也就是说,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社交能力、共情能力,那么他的自我价值感才能提升,积极的进取心会更强。所以需要多对孩子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生活的乐趣和小确幸。


  第三,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孩子懂得自己的优势所在,就会扬长避短,敢于克服困难。即使学习成绩一时不那么理想,父母也不要着急,不要粗暴教育,更不要因此惩罚孩子,否则只会让孩子厌恶学习。


  第四,不要功利化教育孩子。功利化教育只能教育出功利化的孩子,这对孩子是一场灾难。灾难化教育包括盲目考证过级,而不是重视实用;片面追求分数与排名,而不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多鼓励或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及体育运动,如做义工、去老人院看望、打暑期工、支教、长途旅行、跑马拉松、踩自行车等,这不仅帮助塑造良好的人生价值观,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强健的体魄。


  (本报记者 张景璐 见习记者 余沁霖整理)

“孩子只管好好学习,不用管其它”的教育方式对吗?(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分析)

老师简介:


曹泽能


珠海帮达心理机构-首席心理咨询师,已全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8年,辅导各类心理咨询案例达11000人次以上,曾荣获2016年全国优秀心理咨询师金奖、2011年珠海市政府优秀技能人才三等奖。

心理师-曹泽能手机:13326651322

                      微信: czn13326651322

“孩子只管好好学习,不用管其它”的教育方式对吗?(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分析)

         长按二维码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