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卧底,倏尔来海南三年了,又是一个雨季,五指山市。
大姐跟我学说了一件事,让我想介绍一下海南人的好。
巡行在海南的城乡——其中的界限往往并不明显,四季的鲜花,满目的青翠,我永不厌倦。除了自然,海南的人文也颇多可取之处,这个不沉下心来居住是很难体会的。
曾经总结过海南人的性格,觉得跟黑龙江人有很多相像的地方。粗略思索过原因,觉得可能是因为人口都没那么密集,传统上与天斗的成分多一些,大自然才是竞争对手,所以相对于其他地区——比如中原的人民,无论海南人还是黑龙江人心眼儿都比较实在。这个有例证,曾经看过一位骑自行车漫游全国的旅行家叙述,他全国骑行,只有在黑龙江,享受过被热情款待免费吃住的经历,而在广东,他丢了自行车。
再说海南,宰客传说与旅行团导游的恐吓式劝告使得很多人谈海南治安色变,但是应了一句老话,哪里都有好人坏人,小偷强盗、吸毒烂仔,强买强卖的奸商,确实存在,但是局部现象不能代表所有的海南人民,尤其是海南的腹地乡村,人民还是淳朴善良的多。
试举几例:
1、本人经历,2009年9月到海南,当时还没有国际旅游岛的说法,嗅觉灵敏的五指山市黑龙江籍开发商听说我从大陆甫到,于是被作为潜在客户优待,宴请于三亚大东海滨。海鲜吃得高兴,手机就放在桌上忘了收。已经到五指山市了,忽然想了起来,赶紧跟大排档打电话询问,结果被告知,已被领班收起来了,随时可以去取。感动了一下。当然开发商其时卖出的房子价格不到俩月已经后悔得直拍大腿了。
2、本人经历,在五指山市买了新手机校园卡,大中午的拎着包儿和袋子兴冲冲的去一家街边小店吃个粉汤,强调大中午,是因为现在才习惯海南人民午休的时间表,大中午的,街上基本没啥人了,小店人也很少,两三桌散客。香喷喷的吃过了,挎起包儿起身就走。走过两趟多街儿(读音应该是“杆儿”,东北方言)拐了弯儿,才想起手机带着包装在塑料袋里忘了拿。当时不熟悉五指山市,记不得是哪家店,不过还是思忖着一步步倒回去,一边踅摸道儿一边想,如果人家都说没看见,也只能认倒霉,再买一部便是。喜出望外的发现那个小店了,店里已经没客人了,赶紧问老板看没看见我的塑料袋,老板在一边的柱子上摘下那个塑料袋说,不知道是哪位客人的,所以他只好先收起来。其实他完全可以说没看见,说没看见我也没办法。拿着失而复得的新手机,坚定了要来这里的想法。当然后来我也听说,另一位也是东北来的女老师,跟我脚儿前脚儿后,先是在三亚到五指山的99道弯儿的山路上晕车到昏天暗地,然后又在三亚的还很荒凉的新校区被摩托仔抢了包,立马打道回府再也不来了。运气还是缘分?因人真是不同了。
3、同学的弟弟遇到了倒霉的事情,跑到海南来散心,初到时心情不好看啥都不顺眼,海南人说话叽里哇啦听不清,海南小馆你只管坐下你不开口人家也懒得搭理你,貌似不欢迎。还是不顺心就一个人去爬五指山,没有经验不了解情况,作为海南最高山,他独自一人上山下山差不多用了7个小时,下到山脚天已经黑了,偏僻之处人车罕见,正在深山里凄惶,遇到海南某单位的勘测的人员,仍然是叽里哇啦的海南话,但是对方主动用车送他20多公里,直到可以安全返回住处。他给钱人家死活没有要。从此他对海南的印象转了180度的弯。心情好到跟去拉萨时候一样了,高高兴兴的回了黑龙江。还是有好人,他的结论。
4、大姐跟我说的事,她上菜市场,逢大雨没带伞,她躲在檐下。一旁一个素不相识的女菜贩看到了,拿出自己的伞跟她讲,你先用回家吧,你记得就还,记不得就不还了。星级酒店的大堂会准备雨伞,大家司空见惯,但是元角计较的小贩也能送伞是大姐没有想到的,所以她见到我立刻就感慨的告诉了我。她的伞还没有还,因为今天再去,那个市场已经停业装修了。恐怕要还回去还真的要费点心思。
其实海南的菜贩们很多都是自家的自产自销,也会有小心翼翼的短斤少两的,传统的杆儿秤也还在粗绳秤砣使用着,但是大多数都还是良善的,海南的肉菜价格多变,我对菜价没概念,也没讲过价,要多少给多少,海南人的七与十发音也不太好分,好多次付了钱转身就走,都被叫回去告知是七不是十,就算是流动水果贩也是这样。感动过好几回呢。
最近烦心事多,还摔了一跤磕破了膝盖。情绪不高,写下这些,心里稍稍松快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