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飞一边脱,说的不是南飞雁在脱毛,是我们从哈尔滨去三亚旅游,在飞机上一位同事的形象说法。从冰天雪地到四季如夏,不脱怎么行呢。
作为曾经的文学女青年,学文科出身的,一路飞翔到了南方,最细腻的感觉还是跟文学有关。很为北方的孩子们尤其东北平原上的抱不平。真正了解了什么叫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什么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因为,不行万里路,就不知道书上写的跟实际的印证,很多景象和感觉,不到实地很难体会。不到瀑布下,也就无法知道怎么可以激发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样的想象力。
读过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东北的雪,就着小北风刮挂起来嗖嗖的,雪面子雪粒子多,太冷的天气就难有鹅毛雪,而暖国的雪,黏黏腻腻的,可以老大片拉拉扯扯缠缠绵绵的,飘下来才能相似鹅毛。当然也存不住多久,大多入野即化。再说惊涛,海浪打在礁石上,那叫一个惊,浪花如雪,这些又叫我们东北平原上的孩子如何想像呢。
了解南方,是需要久住的,最好住民居。旅游出差,匆匆而过是难以体会的。真正了解南方的生活,是在我搬来三亚之后,说起来也是因为过去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薄。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是高纬度的海,三亚是面朝大海四季花开,又难以想象了。
比如真的住在海南,家常生活起来,才知道潘金莲那个打在西门大官人头上的叉杆是什么杆,又是什么叉,虽然现在都换成了金属的和塑料制品。北方的窗户一般比较矮,晾衣服也不用特意高高的挑将起来,用不着叉杆。
再比如在三亚通往五指山的山道上,接近五指山市的时候,能看到很突兀的一座山峰,圆锥一样的形状,跟群山不连,很奇异,然后在山路上再转上几个来回换几个角度,最后发现,她不过是连绵的山岭的一个峰,身后连着一大片山呢,是个龙头。油然就会想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样的句子,确实天成。爬五指山市的太平山,看太平飞瀑,高高的从崖上面挂下来,状如白练,下面清潭成串顺山势而下,这又和牡丹江的镜泊湖的瀑布迥然不同了。
顺便再横向联系一下,来南方,对“红尘”忽然有新解,新竣工的小区,地面还裸着,加上装修施工车辆众多,晴天时候,17层的高度也总有灰尘会飘进来,扫起来会发现,尘土是有颜色的,淡淡的砖红色,确实是“红尘”。你要让黄黑土地上的人去想象红尘,也确实难为了。为什们俗世被称作红尘,也要费一番脑筋了。
再比如竹子,竹海,最早知道的是在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中看到的,而什么叫青翠欲滴,什么叫亭亭玉立,我是到了江苏天目湖南山竹海,身处竹林深处才真正了解的。那种感受,是看文章看图画甚至看电视都不能替代的。
作为没有出海口的东北人,向来对大海惊艳,一路走来,大连的,兴城的,北戴河的,厦门的,最喜欢的还是海南的海,博鳌的玉带湾,三亚的亚龙湾,大东海直到三亚湾,那椰影婆娑下的海浪阳光沙滩,那变幻的海的颜色,蓝到淡蓝到淡青到浅绿深绿,一个海水能有那么多的奇妙的颜色,也只有眼见才能为实。每次见到大海我都会激动,不管多少次。初到三亚的时候,就为了能贴近大海,常常舍不得提前下长途公交车,一定要经过三亚湾的滨海路坐到总站才罢,常常被当地的同事笑话。
说到椰影,就不能不说椰子树,私下认为椰子树是最漂亮最有造型的树了,蓝天白云下碧绿的树叶梳子一样的剪出影像,就算是随随便便的路边长着,仰望起来总是一道风景。曾经在银行等待排队的间隙,随手拍下仰望的椰映蓝天放在电脑桌面上都已经很漂亮了,更不要说傍晚日落时分,三亚湾边透视起来的的婀娜倩影了。
人过中年,仍然能够因为环境而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在我是十分珍贵的,所以,投奔温暖,投奔海南,至今不悔。
http://s2/middle/72d70d46h78069c719d7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