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紫蓬山之二

分类: 旅游天地 |
说明:本文是2012年12月发表的《今昔紫蓬山》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原文不知何故丢失或删除,现重新补发,以保全文的完整性。
紫蓬山是一座佛教名山,因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刹西庐寺而闻名于世。紫蓬山南面的千字山有一座白云寺,虽不及西庐寺声名远播,但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http://s11/mw690/0026nMlyzy7oyjw7XLA5a&690
西庐寺
通元和尚托钵四方,得淮军将领周盛传、周盛波、叶志超、吴秉权及山前山后之程、卞、吴、董、刘、张等大户捐款、捐地。数年间,西庐寺建成殿堂僧寮一百二十余间,屹然为江淮间一大丛林。
通元和尚重建的西庐寺为五进寺宇建制。五进大殿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拾级而上。
第一进殿为大山门,一排五间,门额上悬挂着“庐阳第一山”横匾,山门殿中间供奉弥勒佛,左右两侧为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刚。
第二进殿是灵官殿。灵官是镇守山门的神灵,灵官塑像三只眼,身着戎装,手举钢鞭,威风凛凛,一副凶相,煞是骇人。
第三进大殿是地藏殿。地藏殿十五间,正中央设一大佛龛供橱。面南而坐的是主佛地藏菩萨,背南向北是观音菩萨,东祀文殊菩萨,西祀普贤菩萨。大殿左右两厢,供奉十殿阎罗,也叫十王;东北侧供奉药王菩萨,俗称华祖;西北侧供奉注生娘娘,俗称送子娘娘。
第四进大殿是大佛殿。殿前匾额“大雄宝殿”四字,大殿面积与地藏殿同为十五间,其庄严雄伟不亚于地藏殿。大佛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旁为迦叶、阿难。大佛殿内两侧设有钟鼓,大钟高悬,有一老僧终日坐在一高架上司钟,钟声悠扬,远播山外。这里既是四乡人烧香拜佛之所在,也是寺内僧众念经习法之处所,寺内重大佛事活动也在这里举行。
第五进大殿为后殿,亦称禹稷殿。正殿三间,中供奉夏禹、后稷二圣。禹、稷二圣是管辖治水和农耕之神。每逢七月,乡间农家多有人来此敬神拜佛,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西庐寺原计划建一藏经楼,因资财不足终究没有建成,只得借后殿存放装满整整十大书橱的《龙藏全经》。
除了上述五进大殿以外,中轴线西侧建有方丈、禅堂、观音堂等建筑群,中轴线以东,建有东厅、上客堂、下客堂、大斋堂等建筑,还有八卦亭、通公塔、李陵殿、望湖楼等等,真可谓是殿宇恢宏,气势非凡。寺内还收有众多文物:唐代八仙造像、童子童女铜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遗物——一方宋砚,清朝皇帝钦赐的玉如意、古鼎、大明宣德炉等世所罕见的古物,堪称名刹加宝刹了。西庐寺松竹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静秀美。更有妙者,只要登上西庐寺最高建筑物——望湖楼,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多少文人墨客、香客游人,惊喜异常,大饱眼福。
民国初年,西庐寺的住持僧三惺又对西庐寺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葺。此后,至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尚有5幢青砖绿瓦、雕梁画栋的庙宇,房百余间,经书上万卷(包括相传慈清太后所赐给的极其珍贵的经籍--《龙藏全经》),佛像16类。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生日)、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日)的西庐寺庙会,本地及邻县上山烧香、朝拜、游览的香客游人,成干上万,络绎不绝。晨钟暮鼓,香火不灭。
上世纪90年代起,微波站搬迁,林场让地,西庐寺开始复建。复建的西庐寺由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南方总院规划设计,以“寺包山、树包寺仿唐建筑”为主要特征,设有殿堂区、生活区、修行区、文化区四大功能区。主要建筑有:一院(居士佛学院)、二馆(文化艺术馆、图书馆)、三碑(重建西庐寺碑、题名碑、功德芳名碑)、四楼(钟楼、鼓楼、方丈楼、藏经楼)
、五坊(庐阳第一名山坊、鉴融坊、通元坊、梦东坊、寄尘坊)、六殿(伽蓝殿、李陵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七堂(法堂、斋堂、讲堂、禅堂、念佛堂、上客堂、功德堂、外加两座塔,即万佛塔、海会塔)。
http://s1/mw690/0026nMlyzy7oyjzVc8oc0&690
经过几年的建设,大部分建筑已竣工,西庐寺已初具规模,重现了昔日风采。
复建的西庐寺为四进制殿堂,和通元所建西庐寺不同的是四进殿堂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其中第一、二进殿在一条西南——东北的轴线上,第三、四进殿在一条南北轴线上。
第一进是山门殿,殿内两侧供奉着哼哈二将。左边张着嘴的为哈将密迹力士,右边闭着嘴的是哼将金刚力士,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专门把守山门。
第二进是天王殿。殿内迎面供奉的是弥勒佛。这尊弥勒佛和众多庙宇所塑的弥勒佛不同,它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且是一尊站立的弥勒佛像,笑脸,抱拳,大肚,意为欢迎天下之客来到西庐寺进香朝拜。这尊弥勒佛造像在国内尚属罕见。据说,佛像造型取材于浙江岳林寺的布袋和尚,是众多佛像中唯一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佛像。
http://s13/mw690/0026nMlyzy7oyjHxOYA3c&690
弥勒佛塑像背后的佛龛里,塑有韦驮菩萨金身像。韦驮是护法神,原为天神军队的统帅。佛教传入中国后,韦驮趋向汉化,成为地道的中国古代武将形象,身着金盔金甲,年轻英俊,手执金刚杵,威风凛凛,与四大天王一起,担当起佛寺的守卫,护佑寺院,以保香火旺盛,日日兴隆。
http://s11/mw690/0026nMlyzy7oyjJVzGW1a&690
天王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传说四天王各护一方天下。左边第一尊,身着白色蟒袍,手持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左边第二尊,身着青色蟒袍,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右边第一尊,身着红色蟒袍,手中缠一条龙蛇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右边第二尊,身着绿色蟒袍,右手持伞,左手持一只银鼠,是北方多闻天王。这四尊天王合称为“护世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手中的法器,象征着风、调、雨、顺。佛经上说,四天王是“保护国土”、“保护佛地”、“保护众生”的护法神。
http://s7/mw690/0026nMlyzy7oyjNZkYS56&690
天王殿东北侧(鼓楼下层)是财神殿(也叫关帝殿或伽蓝殿)。财神殿内供奉的是关羽。关羽在佛教中是伽蓝菩萨,在道教中是武财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集三教于一身,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招财进宝、巡察冥司、诛伐叛道、驱邪避恶等法力。
http://s12/mw690/0026nMlyzy7oyjS4k4Pdb&690
第三进正中是大雄宝殿,左边是鼓楼,右边是钟楼。
http://s14/mw690/0026nMlyzy7oykcA8eF4d&690
有道是晨钟暮鼓,说的是佛寺中早撞钟,晚敲鼓,以报时间。
http://s3/mw690/0026nMlyzy7oykfQaP0d2&690
大雄宝殿恢宏雄伟,飞檐彩绘,红白相间,蔚为大观,为典型的仿唐建筑,是西庐寺的主体建筑。在奠基之时,主持释界心题写了一首诗《题西庐寺大雄宝殿奠基》:“紫蓬山顶西庐寺,五龙捧出古僧伽。道从地萨传大愿,山自庐阳涌莲花。琳宫尝奉汉衣冠,玉泉曾洗唐袈裟。通公今日应含笑,招提重光北九华。”
http://s1/mw690/0026nMlyzy7oykig0Vy90&690
大雄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左边供奉的是大智文殊菩萨,为佛祖左胁侍。“大智”的意思专管智慧,带给众生以智慧,使一切有情众生“得令富贵,果报圆满”。右边供奉的是大行普贤菩萨,为佛祖右胁侍。“大行”的意思是教导众生要想有成就、有收获,就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他的职责是将佛门推崇的“善”,普及到人间,可谓功德无量。
大殿的两侧分立着十二诸天神像,合称二十四诸天,又称二十四星宿,是佛教的护法神。二十四诸天分别是:功德天、辩才天、大梵天王、帝释天、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日天、月天、金刚密迹力士、摩醯首罗天、散脂大将、韦驮天、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娑竭罗龙王、阎魔罗王、紧那罗王、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
大雄宝殿后面有一堵浮雕墙,雕刻着佛教人物故事。
http://s7/mw690/0026nMlyzy7oykjJMQC46&690
随着石级向上,与大雄宝殿位于同一轴线的是藏经楼,楼内收藏着各种佛教经典,供人参学。
http://s9/mw690/0026nMlyzy7oykmOk8U48&690
藏经楼左侧是地藏殿,殿内供奉着地藏王神像。地藏王又称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执掌人的生死轮回。地藏王菩萨曾发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大愿,因此地藏菩萨又被世人尊为“大愿菩萨”,百姓将他看作普渡众生的化身。
http://s14/mw690/0026nMlyzy7oykpbYapad&690
大愿地藏菩萨与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音菩萨合称“四大菩萨”,他们的道场分别是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这四座佛山合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或“四大道场”。
http://s10/mw690/0026nMlyzy7oykqOhHHe9&690
藏经楼的右边是观音堂,殿内供奉观音菩萨塑像。和其它寺庙供奉的观音菩萨像不一样,是一尊自在观音像。她双手抱膝,神态悠闲洒脱,怡然自得,有的地方称她为“抱腿观音”。自中国净土宗流传开后,观音菩萨受到广泛崇拜,说她庄严慈祥,大慈大悲,神通无比,普渡众生,有求必应。据说,世间众生受苦受难时,念诵其名,观音菩萨会“观”到这个声音,立刻前往解救,因此又被称为“观世音”菩萨。正因为此,她的形象深深扎根在百姓心中,地位高于其他菩萨,享誉国内外,被称为“佛国第一菩萨”。
观音菩萨佛像左侧是左胁侍善财童子,右侧是右胁侍龙女。别看他们年纪小,他们可是佛教中的菩萨。佛教故事中有善财童子经历了“五十三参”,才实现成佛的故事,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善于理财,能招财进宝的神。右胁侍龙女是成佛最快、年龄最小的一位菩萨,她是观音菩萨教化众生的助手。
http://s15/mw690/0026nMlyzy7oyksxJf00e&690
在藏经楼右后方,高高耸立着一座塔,叫万佛塔。这座万佛塔是在旧时“望湖楼”原址修建而成,高60米,外七层内十三层,是西庐寺的最高建筑物。因塔内供奉着万尊佛像而被称为万佛塔。
http://s9/mw690/0026nMlyzy7oykvHBzib8&690
由万佛塔向左便是李陵殿。李陵殿是西庐寺最早的庙宇,始建于西汉末年,由曹魏大将李典为祭祀其七世祖李陵而建。称为“李陵庙”,庙内供奉李陵和司马迁。西庐寺建成后,李陵庙成为西庐寺的一个殿堂,又称李陵殿。李陵殿颇具神奇色彩,历史上西庐寺三次被毁,唯独李陵庙幸存,前几年刚恢复修建“西庐寺”时,暂作地藏殿,供奉主佛地藏王。新地藏殿建成后,地藏菩萨移至新地藏殿,这里恢复了它原来面貌——李陵殿。现在李陵殿内供奉的是李陵、司马迁和李典。
以上介绍的是西庐寺的殿堂区,现已基本建成。殿堂区左侧是佛教文化区,有居士佛学院、图书馆、文化艺术馆、档案馆、抄经堂、文化讲堂等,正在筹建中。殿堂区右侧是修行区,有方丈楼、禅堂、念佛堂,有的已建成,有的正在筹建。
http://s16/mw690/0026nMlyzy7oykxVdXFef&690
大雄宝殿南侧下方为生活服务区,依次有法物流通处、茶楼、素餐馆和斋堂。
http://s4/mw690/0026nMlyzy7oykAdmcr3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