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昔紫蓬山之三

(2012-12-06 18:25:01)
标签:

旅游

分类: 旅游天地

今昔紫蓬山之三

佛园胜境 

上一篇介绍了紫蓬山西庐寺的兴衰和重建后的风采,领略了紫蓬山佛教文化的精髓,但这不是紫蓬山佛教文化的全部。本篇将继续介绍紫蓬山佛教文化的另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白云寺和佛园。

白云寺

在紫蓬山南面,紧挨着紫蓬山的一座山峰,名叫千字山,白云寺就座落在这座山东南面的山腰处。沿着西庐寺南面的步道下山,经过一道山脊,名为“龙颈”。过了龙颈,就是千字山,沿山间步道向前几百米,就到了白云寺。

 

 http://s15/mw690/72d57260nd02c9fd2b94e&690

 

白云寺初建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原名青龙寺。相传,宋苏东坡遭贬谪时曾来此避难,并在此留下一方长一尺二寸、宽七寸的巨型砚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为寻访苏东坡遗迹,找这块巨型砚台,曾到此拜谒,并改“青龙寺”为“白云寺”。

白云寺原庙三进九间,颇具规模。该寺院中原有古银杏树一株,粗三人围抱,高十余丈,其树常因风摇而发出哼声,俗传树已活化成仙,僧人便在树下摆香炉供案,让人进香祈祷。据说在1945年春,肥西人王问源(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应该寺住持妙银和尚之请而作了一副对联:“千山藏古寺;白果化神仙”,曾书贴于白云寺的楹柱。

白云寺历史久远,屡毁屡建,庙前有四块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及民国年间重修白云寺碑文,证明了它悠久的历史。白云寺最后一次被毁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庙殿被全部拆毁,寺中的银杏树也遭砍伐。

 http://s2/mw690/72d57260nd02ca79954e1&690

随着西庐寺的重建,白云寺也正在复建中,现已建成殿堂两幢,供奉关公、佛祖、观世音等佛像。

佛园

佛园是近年新建成的佛教文化园区。开发前,这里分布着数个大大小小的采石厂,园区现在的地形包括悬崖、深坑等都是采石形成的。佛园依地势而设计,因势利导,把一个被硝铵炸得面目全非的山坡装点得错落有致,险峻雄奇。

 http://s8/mw690/72d57260n7b37aaf3b3a7&690

佛园入口处有一座大牌坊,坐西朝东,寓“紫气东来”之意,门额上书有“佛园”二字。佛园面对仙人湖,门前一对大石狮,分别用高大的四方形石围拦围护。大石狮可看作参观佛园的起点。由此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石级两侧栏杆上雕有许许多多小狮子,共有54只。

穿过牌坊向左,沿着弯曲的山间小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佛雕鸠摩罗什。

 http://s5/mw690/72d57260nd02cb2743674&690

鸠摩罗什意译为“童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后秦的高僧。他原籍天竺,出生在西域龟兹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库车和新雅县之间的地方。他七岁就跟着母亲出家,不但精通古印度文字,中文基础也很好。直到后秦姚兴嗣位,在长安设立佛经大译场,以国师之礼盛邀鸠摩罗什主持译经事业。于是,鸠摩罗什率弟子八百余人,于公元401年到达长安,翻译经书74部、364卷。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翻译佛经,为我国佛教大乘性空等学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人出于尊崇,把他和真谛、玄奘合称为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这座鸠摩罗什塑像,是按照新疆库车的原型雕塑而成的,在全国属第二尊。

 http://s3/mw690/72d57260nd02cb8640332&690

再往前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塑像。依次为汉钟离、何仙姑、铁拐李、曹国舅、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吕洞宾。

 http://s8/mw690/72d57260nd02cbabab537&690

http://s14/mw690/72d57260nd02cbc7379ed&690

http://s1/mw690/72d57260nd02cbe07b330&690

 

 

 

 

这八位仙人手中各执一件法器,各人都精通一套法术,因而,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

 http://s7/mw690/72d57260nd02cc5996986&690

http://s14/mw690/72d57260nd02cc68ecf2d&690

http://s15/mw690/72d57260n7b37ad91d30e&690

http://s15/mw690/72d57260nd02cc92e068e&690

 

   

    有人说,八仙是道士,为什么将他们的塑像放在佛园内呢?其实,在历史的进程中,特别是在老百姓心中,是很难严格用道、佛二字将他们区分开来的。佛、道相融共处本是中国宗教的一大特色。                         

看完八仙塑像,向前沿着下坡道走进一条峡山谷。山谷东北侧的山坡上,有一尊弥勒大佛,大腹便便,笑容可掬,人称“笑弥勒佛”。弥勒佛是梵文音译,意译“慈氏”,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

 http://s11/mw690/72d57260nd02cda387f3a&690

弥勒佛造型,是众多佛像雕塑中唯一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佛像。据说,他是以五代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而成的。布袋和尚法名契此,浙江奉化人,他终生手拿一根竹杖,上面挂一个布袋,四方乞讨,整天哈哈大笑。圆寂之前,他向众僧徒说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自己是弥勒佛的化身。人们给这位中国“笑弥勒佛”的联语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尊弥勒佛塑像,高15米,是华东地区最大最高的一座露天弥勒佛石雕像。正因如此,人们都称它为弥勒大佛。

山谷的西南面是悬崖峭壁,山崖上雕塑了三尊大佛,名为“三世佛”,高25米,分别代表中、东、西三方世界中的佛。

 http://s6/mw690/72d57260nd02cdf238255&690

中间的那尊是中方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他是佛教的创始者,又被称为如来佛祖。左边的那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手持金台,意思是众生死后,由他用金台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因此,又被称为接引佛。右边的那尊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又被称为大医王佛。《药师佛经》说他曾发下十二大愿,要解脱众生痛苦,专医人间疾病,为人消灾延寿,所以,佛教认为,除了西方世界外,还有一个佛教中理想的“净土”乐园,叫做“净琉璃”的东方世界。而药师佛正是主管“东方琉璃世界”的佛,他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一般来说,将这三尊佛像合塑在一起,合称为“三世佛”,也称“横三世佛”。还有“竖三世佛”一说,“竖三世佛”是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的三世大佛,他们分别是:过去佛迦叶,也有将燃灯佛称为过去佛,以及现在佛释迦牟尼,将来佛阿弥陀佛。

    “三世佛”的两侧山崖上雕有500罗汉浮雕,虽然目前只完成其中一部分,但这些已雕刻成的罗汉菩萨,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唐代佛塑风格。罗汉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菩萨,是小乘最高果位。获得罗汉果位者原为16位,他们各有自己的法术,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宋代在十六罗汉之后,加上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合称十八罗汉。后来,发展到今天的五百罗汉。

 http://s15/mw690/72d57260nd02ceaa328fe&690

山谷的南面,有一汪水潭,水面上耸立着一尊滴水观音像。我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观音菩萨解救人间苦难大慈大悲的故事。她成佛后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并与阿弥陀佛、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http://s15/mw690/72d57260nd02cefefd1ee&690

佛经上说,观音菩萨在“普渡众生”时,能作三十二变,许多庙中塑有“千手千眼观音”、“送子观音”、“水月观音”、“数珠观音”、“宝珠观音”、“六臂观音”等,都是她的变像。观音菩萨手中的那只“净水瓶”是主宰人间晴雨的法器,于是,观音又成了祈晴求雨的对象。观音菩萨手中的“净水瓶”瓶口斜向下方,正在洒布雨露,滋润人间生灵万物。

观音菩萨站立的水潭名为放生池。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日,四方香客像欢渡节日一样,蜂拥而至,来到这里进香朝拜和放生,或求合家平安,或求观音送子。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