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投资实录 |
|
涨 |
超越指数 |
上证指数涨幅 |
-6.8% |
|
我们的A股市值涨幅 |
21.7% |
28.5% |
我们的港股+B股市值涨幅 |
31.0% |
37.8% |
扣除港币贬值后港股+B股的涨幅 |
30.6% |
37.4% |
注:港币/人民币的中间价09、10、11、12、13年末分别计算为0.88、0.85、0.81、0.80、0.79。
我们的投资
①、港股+B股资产从年初的每份1.612803港币增值到2.11港币。略
(全年主要是往来账,新增资金..略..新增资金按11.31日大约每份2.16元计算详情请看港股资金存取款记录)
②、A股资产从年初每份1.387777元增值到1.688957元。略
(全年两次新增资金..略..)
从结果和过程看,给自己打70分吧。①结果:A股、港股都达到超越上证指数指数20%的目标。A股资金超越上证指数29%。港股资金超越上证指数37%。②过程:a股的银行投资比较失败,是我的错误,还是市场先生的错误还有待未来评判。三季度知道港股的资金能买美股,开始了美股的研究,最先看好的是网秦,下手的却是诺亚财富和搜房网。排雷+买入小牛,应该小小的表扬下自己,呵呵;长城汽车A股港股继续牛,我也基本继续抱牢。躲过了茅台和网秦的陷阱,搜房网上有斩获,现在说是成功的投资还为时尚早。在银行和地产上有所损失,但在目前还没准备承认是错误,而且实话说,在a股和港股中投资银行和地产不是我的本意,实在是没有投资标的下的选择。总体上这一年中没有让我觉得特别失误和得意的地方。
历年投资回顾 |
年初资金 |
年底资金 |
盈亏金额 |
盈亏百分比 |
2007年 |
233万人民币 |
779万人民币 |
546万人民币 |
234.0% |
2008年 |
1185万人民币 |
1046万人民币 |
-139万人民币 |
-12.0% |
2009年 |
1829万 |
4829万 |
3000万港 |
164.0% |
2010年 |
882万人民币 |
930万人民币 |
48万人民币 |
5.5% |
4829万 |
5526万 |
697万 |
14.0% |
|
2011年 |
930万人民币 |
410万人民币 |
-49万人民币 |
-12.0% |
5526万 |
4533万 |
-993万 |
-18.0% |
|
2012年 |
1.00元A股/份 |
1.388元/份 |
874万人民币 |
38.8% |
1.00元港股/份 |
1.61港币/份 |
2576万 |
59.0% |
|
2013年 |
1.388元A股/份 |
1.69元/份 |
/万人民币 |
21.7% |
1.613元港股/份 |
2.11港币/份 |
/万 |
30.6% |
历年(7年) |
历年收益率 |
累计增长倍数 |
实际市值 |
2007年初单独A股 |
|
|
233 |
2007年底单独A股 |
234% |
2.34 |
779 |
2008年底A港合并 |
-12% |
2.06 |
1046 |
2009年底单独港股 |
164% |
5.44 |
4230 |
2010年底A港合并 |
10% |
5.98 |
5627 |
2011年底A港合并 |
-21% |
4.72 |
4127 |
2012年底A港合并 |
56% |
7.37 |
略 |
2013年底A股 |
22% |
8.97 |
略 |
2013年底港美合并 |
31% |
9.63 |
略 |
考虑到港币的贬值,港股折合成人民币计算收益率 |
|||
2013年起a、港分别计算年化收益率36.8%或38.2% |
A股:目前主仓长城汽车、兴业银行50+%,其次格力电器。
银行继续低迷,少量的优质低估公司的股价有所上涨,比如长城、格力,但是主流还是概念股、故事股的狂欢。打开美股的大门后我终于认识到这是畸形市场的必然结果,好在优秀的价值投资者依然可以生存。
一、对A股以及港股都几乎是空白的互联网行业,感觉自己是干海绵。
二、对银行股的低估值以及未来的金融改革感到小迷茫。
三、对长城聚焦战略的疑问越来越大。H8我就认了,H9,对标的客户群是谁呢?
收获:推开了美股的门缝,看到了崭新的、真正的投资世界。去年感觉投资思维进入瓶颈和整固期,而今年进入美股后,主要是兴奋,其次是有些迷茫。兴奋的是-真的是投资的乐园,迷茫的是-产业类型和A股完全不同,总体的兴奋远大于迷茫,和港股(A股就不要提了)不同的是拥有大量优质的公司。从感觉在港股、A股无标的可以投资,到进入美股后感觉不知道买什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