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阴阳鱼-投资
阴阳鱼-投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18
  • 关注人气:1,9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明珠如何炼成格力魄力

(2013-05-20 13:28:43)
标签:

格力电器

分类: 公司

商报记者 任忠君

  从业务经理到集团董事长,23年间,董明珠见证一个年营收2000万的小厂成长为千亿格力。

  不用空降兵,培养任用内部人才,她打造出一个“忘我”的团队;不容许“三角债”,拒绝任何价格战,她保障了企业的良性运营;不容许质量上的松懈,执着专业化道路,她让格力品牌走向世界。

  4月27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2年度业绩快报,宣告全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9.87%。同时,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净利润以及基本每股收益等增长均超过30%。这是自去年5月,格力电器正式进入“董明珠时代”之后,交出的第一份年度成绩单。

  是什么让一家国有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家电市场中取得了主导地位?是什么让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在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年营收超过千亿?作为这家企业的灵魂人物,在5月16日下午商报记者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董明珠将格力今日的成绩归结于“魄力”二字,不仅仅是领导者的魄力,更是企业的魄力。

  锻造团队

  领导干部不用空降兵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有一个忘记"自我"的团队,而作为领导,又要做到"三公"(公平、公正、公开),营造一个透明式管理机制。”被问及“千亿格力”背后的成功要素,董明珠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她看来,格力能突破千亿大关,集团8万名专业、负责任的员工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格力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领导干部不用空降兵。

  董明珠坦言,“为什么花大价钱买外来人才,而不自己培养,把机会留给自己的员工?实践出真知,我们应该把思想转型重点落在对自身员工的培训上。”

  事实上,在诸多业内人士眼中,董明珠这样的用人理念,与其从业务经理一步步做到董事长兼总裁的经历密切相关。

  “我个人就是从格力最基层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没有格力就没有我,是格力给了我舞台。但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历练和经历,我在决策的时候,才能最大程度地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做出正确的判断。”董明珠坦言。

  因此,在格力电器内部,干部队伍作为中坚力量,大都来自基层培养。“现在格力有100多名中层干部,都是来自格力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23年来,格力电器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支撑了企业的发展,这也是格力保持高速发展的引擎。”董明珠说。“管理层必须要来自企业内部,这几乎成为格力所有人心中的一种共识。”

  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用人机制过于武断,但在董明珠看来,这其实是一种魄力,短期来看确实有可能错过一些优秀人才,但从长期着眼,积累起来的就是一个“忘我”的管理团队。

  国内某空调制造企业老板,曾亲自带领猎头守在珠海一个月之久,希望能从格力挖人,但最终一无所获。格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可见一斑。

  运营管理

  价格战和三角债统统走开

  近十年来,消费市场对空调的需求显著增长,各大家电厂商纷纷扩张了空调业务,而价格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重要的竞争手段。“但面对竞争压力,我一直坚持格力空调绝不参加价格战,价格战是厂商以牺牲产品质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价格战是在欺骗消费者。”谈及此事,董明珠言语十分坚决。

  在她看来,格力的品质是消费者认同的主要方面,她坚信消费者为了产品品质不会吝惜多花几百块钱。“当然,做类似决定很可能来自销量短期下滑的压力,但一个有魄力的管理者,应该坚持自己的判断。”

  时至今日,当初发动价格战的空调品牌所剩无几,而格力却依然占据市场领先位置。

  此外,在格力的渠道管理上,董明珠一直坚持经销商必须要先付款后发货,凡是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等货款补足了再发,绝无商量余地。为此曾一度引起一些经销商的不满。

  “但就算别人这样,我格力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我董明珠也要撞101次,坚决把欠款这堵墙撞倒。”董明珠在对待欠款上的魄力换来的直接结果是,最近几年,格力从没有出现过一分钱的“三角债”。

  面对现下很多企业将完美的售后服务作为产品的核心卖点,董明珠却认为:“最好的服务就是没有服务,也就是格力产品的质量足以保证消费者的持续使用,不需要经常提供维修服务。”

  战略决策

  对的经营理念不能动摇

  在对待企业方向性的决策上,董明珠仿佛与生俱来的魄力也展现无遗。“专业化是降低风险的最好途径。”这是董明珠为格力定下专业化发展方向的核心原因。

  曾有一段时期,在国内诸多家电厂商纷纷拓宽业务领域,积极开发更多产品门类时,格力电器的专业化道路一度被认为胆小偏执。“面对这样的误会,领导层就需要有坚持的魄力,你认为对的经营理念,就不能轻易动摇。”董明珠坦言。最终结果是,依靠空调这门绝技,格力率先在家电业突破了千亿目标,成为领军企业。

  而在千亿背后,是董明珠对研发近似“无理”的要求。据格力内部人士透露,每一份新产品的方案拿到董明珠的手上,都总是会被她否定很多次。格力的“双级变频增焓压缩机”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在1600余万元的研发投入下,前后20多位工程师经过4年努力,凭借300余次标准试验反复验证,最终才在董明珠手上通过了方案。

  “对质量的要求不容一丝松懈,如果没有质量做支撑,营销就是行骗。”做过多年营销工作的董明珠对1994年的一次事故记忆犹新。“当时采购了一批进口的电容器,质量出了问题,结果害得我们抬不起头。”

  为此,1995年,格力率先建立起行业内独一无二的原材料筛选分厂,这一度被外界评论为“最笨的保证质量方法”,但董明珠坚持要做。但正是在类似“笨方法”的指导下,格力电器依靠稳定的质量,一步步取得了海外市场的成功。据董明珠介绍,格力空调产品目前已进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亿用户。2012年上半年,格力海外销售额达92.91亿元,占全部销售额的21.09%。

  董明珠的魄力在业内早已闻名,或许有人会将其理解成“独断”,又或许有人将其理解成“原则”,但无论如何,她的魄力带给格力的是,一个年产值不到2000万元的小厂,在过去短短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迅速成长为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巴西、巴基斯坦等全球9大空调生产基地的国际知名企业。

  对话

  今天的格力足以抚平争议

  重庆商报:你如何看待自己在执掌格力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这种个性?

  董明珠:我知道我的坚强是在骨子里的。从1990年加入格力电器,当时的格力还叫海利,之后就从未离开。在当上总经理后,我的薪水大概每年50万元,有家电企业曾以年薪5000万来挖我,被我直接拒绝了。格力给了我一个未来,我要还格力一个更大的未来。我为此已经持续奋斗了22年。

  重庆商报:您的坚持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您如何看待这种争议?

  董明珠:这很正常,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捍卫它,把一种单纯的信念贯穿于生活之中,往往需要付出并不简单的代价。格力今天的市场表现足以抚平这些争议。

  重庆商报:实现千亿目标以后,格力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董明珠:1000亿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为了达到更高目标,格力在2013年还要做两件大事,一是实现一线员工“一人一居室”,结婚后甚至提供“二房一厅”,为他们提供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二是抓紧建设技术工程学院,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机会,为企业实现自动化打牢基础。

  人物简介

  董明珠,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0年,任珠海海利空调器厂业务员;

  1994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

  1996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

  1997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1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2012年,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