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募“1期现象”待考

(2013-01-04 19:35:54)
标签:

杂谈

分类: 股票投资

“1期现象”来袭

  阳关私募界有一个现象,基金管理人发行的1期产品往往会比后续发行的其他产品的表现要好,甚至好很多。

  统计显示,冠军位置常常是1期产品,如2010年和2011年。在2011年取得正收益的134只产品中,也有34只产品为命名1期的产品,占比超过1/4。截至12月14日的最新数据,2012年,私募收益排名前10的产品中有4只1期产品,前50名中有17只1期产品。

  以呈瑞投资旗下8只产品由陈晓伟、李世全、陈杰、梅琳燕共同参与管理,截至12月14日,除呈瑞1期取得了2012年以来36.86%的正收益,呈瑞2期、3期、4期、5期、6期和呈瑞价值、呈瑞优势分别亏损4.26%、10.41%、10.32%、5.99%、10.68%、15.56%、6.40%。

  “私募第1期投资的股票和后面几期投资的股票,不会完全一样。因为作为公司的标志性产品,第1期投资的股票和时机,往往会更加慎重。虽然后面买的也许还是同样的股票,但是价格会不一样。”研究员杨志表示。

  融智评级研究员陈伙铸也认为,一般而言,第1期产品规模相对较小,故操作较为灵活,所以当碰上适合自己风格的市场行情时,就容易出彩;私募对第1期产品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因为第1期产品对阳光私募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将第1期产品做成旗舰式产品,这样对公司未来发展会有更多帮助。

  “同一私募旗下产品业绩表现差距大暂且说得过去,但是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差距也大,就有问题了。”上述私募研究员亦指出,1期产品由于多方相助业绩表现相对较好,但并不能代表其他产品收益也会好,关键还是看该产品经理的投资能力和过往业绩。

==========================

一期是自己人,是坐轿子的,是来做广告的。2、3、4期……都是填坑的,是真实的水平。

这都是和华夏-王亚伟学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