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I能源与三大油企成本比较

(2012-09-15 10:1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司
http://pic.jschina.com.cn/0/12/42/54/12425440_332275.jpg

人均产值:
MI能源:32万元/人
中石油:21万元/人

同一经营政策环境下,上市民企与三大石油公司对比,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国内油企经营现状。

MI能源去年净利润为6.45亿元,同期中石油净利润1329亿元,中石化净利润716亿元,中海油净利润702亿元,显然从整体盈利规模来看,MI能源难以匹敌三大石油公司,但是在桶油成本和人均工资费用两项指标上,这家民营公司均领先,民企数据显然好于三大石油国企。

不过多位油气专家认为,虽平均成本指标上民企领先央企,但考虑到企业经营方式和具体油田情况不同,仅凭经营数据也难以算出孰优孰劣。

桶油操作成本:三家央企较高

MI能源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董事长张瑞霖此前曾是中石油员工,2003年经几番腾挪,该公司终将原中石油吉林油田所属的大安、莫里青及庙3三个原油区块购入囊中,2011年底MI能源成功赴港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民营性质且已上市的石油公司。

据MI能源2011年财报显示,该公司每桶原油开采成本为7.29美元,其中国内桶油成本7.16美元,国外桶油成本9.70美元。相比而言,中石油2011年财报显示,当年桶油成本为11.23美元;中石化当期财报显示,桶油成本16.24美元;中海油当期桶油成本30.58美元。

四者成本由低到高比较,中海油桶油开采成本最高,MI能源桶油开采成本远低于三大油企,中石油与中石化分列二、三。

不过中石油中石化相关人士均认为,两家企业所属的油田开采时间长,资源接续力度不足,成本自然增大。中石油一位人士表示,以大庆油田为例,经过50多年开发,大庆主力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投入成本很高。而中石化主力油田中的胜利油田也遇到类似问题。

中海油是国内唯一大规模从事海洋油气开采的油企,囿于海上开采的自然条件限制,海上油田的桶油成本一直高于陆地油田,不过中海油2011年的桶油成本还是上升明显,同比上升25%至30.58美元。

MI能源所属的原油区块是当年中石油放弃的贫油区块。1997年急于上市的中石油为甩掉包袱将品位低开采成本较高的原油区块对外招标,MI所有的大安、莫里青及庙3三个区块正是当时标的。

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和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认为,虽然民企两个指标好于三大油企,但仅比较经营数据很难一较高下,两者的经营方式和区块自然条件均有不同。林伯强表示,如果中石油将开采成本低的区块作为储备,重新开发老油田,那么开采成本就是变量可以很高。

董秀成认为,虽然MI能源所属区块为中石油当年丢弃的低品位区块,但是中石油也有一些像辽河油田开采成本非常高的老油田。

人均工资成本: MI 能源最低

三大油企的人工成本历来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三家石油央企的人均工资成本确实均高于MI能源。

根据2011年三大油企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中石油当年拥有正式员工552,810名,离退休人员71,590 名,两者合计员工624400名,而当年中石油的员工费用为971亿元(包括员工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附加),年人均工资成本为15.5万元(包括退休职工)。

中石化财报显示,当年员工377235名,员工费用为415亿元(包含工资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附加),年人均工资成本为11万元。

中海油2011年的雇员工资、薪金、雇员福利及社会保险额度总计15.27亿元,员工总数5377人,人均工资成本28万元。

根据MI能源2011年公布财报,当年正式员工总数为1844人,包括工资薪金、津贴、住房补贴、福利等其他费用在内的薪酬成本为1. 97亿元,人均工资成本为10.6万元。

综上,四家石油企业的年人工成本由低到高分别为,MI能源10.6万,中石化11万,中石油(包括退休人员)15.5万,中海油28万。

对于上述数据,林伯强认为石油央企近年来海外业务猛增,海外人员工资补贴照国内肯定会有所提高,这也是拉升人均工资成本的关键因素。(中国网财经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九月展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