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说服 《社会心理学》

标签:
教育 |
分类: 社会心理学 |
一、
1、“演说是强有力的,话语永远不会褪色。它们以声音开始,而以行动结束。”
2、灌输:我们称不好的、自己不信仰的说服为灌输;
(一)
1、说服的中心途径是关注论据,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引导下,且有能力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时更多使用的;如果论据有力且令人信服,那么就很可能被说服。
http://s16/middle/72d3ff32gbcd001ad0fff&690《社会心理学》" TITLE="七、说服
2、“任何有效的宣传都必须限制在很少的几个点上,且不断重复这些标语,直到每个公众成员都理解为止。”
(二)外周途径
http://s2/middle/72d3ff32g79480081fa61&690《社会心理学》" TITLE="七、说服
1、
2、
3、
4、
5、
二、说服的要素有哪些
(一)
1、 可信度
可知觉的专家性
可知觉的信赖性
(1)目击者在作证时直视质问者;
(2)如果听众认为发言者不是在努力说服自己;
(3)我们会认为站在自身利益对立面的说话者是真诚的(如马丁·路德·金甘心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承受痛苦的精神);
(4)伍德和伊格利发现,当一个演讲者站在一个出人意料的立场时,我们更倾向于将他们的论点归因于客观事实,并认为他们是具有说服力的。一个吝啬鬼式的人物提出要为一起人身伤害事故提供慷慨的补偿,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一个和蔼慷慨的人提出吝啬的补偿时,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效果。
(5)米勒发现:当一个人的说话速度比较快时,TA的可信度和可靠度都会升高。人们会认为TA更客观、更聪明、更有见地;较快的语速代表力量和能力,杜绝了听众不利思维的产生,听众很难用同样的语速反驳。
2、
(1)
(2)
相似性的吸引力(喜欢和相信跟自己相似的人)
(3)
(二)说了什么(信息内容)
1、
(1)答案是:取决于听众。
受到更好教育或善于分析思辨的人更易接受理性说服;有思想&积极参与的听众会使用说服的中心途径。而不感兴趣的听众则会使用说服的外周途径,更可能受到对传达者偏爱程度的影响。
一个人初始的态度来自于情感,那么TA更容易被情感性的论点说服;如果其初始态度来自于理智,那么理智的论点则更有效。
(2)好心情效应:
当信息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时,更容易被说服;
一方面是因为好心情有利于个体进行积极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因为好心情与信息相互联系;
当人们心情好的时候,会透过“玫瑰色的眼镜”来看世界,他们会更快做出决定,且做决定时更冲动、更多依赖外周线索;心情不好的人 在反应前 会更多地反复考虑。
(3)唤起恐惧效应
信息也可以通过引发消极情绪而起作用;
给吸烟者展示吸烟的可怕后果会更有说服力;
罗杰斯发现,人们的恐惧程度越高,对其作出的反应越多;
当恐惧心理和一个令人愉快的行为有关是,其结果通常不会引发行为的改变,而是否认这一事实;(许多人虽然害怕吸烟会引发疾病和死亡,但过后仍然继续吸烟;吸烟的愉快体验:保持清醒、减肥···)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否认的态度,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威胁的严重性&不知道该如何避免这种危险的情况,对策:
2、 差异:
(1)
(2)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让需要改变的人参与到事件中来(登门槛效应)
3、 单方面说服&双方面说服(世界对你简单,你就以简单来回应;世界对你复杂,你就以复杂来回应)
答案:
4、 首因对近因:
(1)
(2)
(3)
(4)
(三)
行为塑造了我们的自我概念。当我们做出行动时,我们会将过去行为背后隐藏的观念放大,当我们感觉到责任感的时候尤为如此。那些根植于经验的态度,(实践出真知)要持久很多,对我们行为的影响也更大
1、 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
(1)
(2)
(3)
重复的陈词滥调 可以掩盖复杂的事实;
2、 个人与传媒
(1)
(2)
(3)
(4)
(5)
(6)
(7)
(8)
http://s5/middle/72d3ff32gbcd0454ea244&690《社会心理学》" TITLE="七、说服
(四)对谁说(听众)
1、自尊
自尊水平较低的个体,理解信息的速度通常较慢,因此难以说服;
自尊水平高的人,理解信息后,往往还是坚持己见;
中等自尊水平的人,最易受到影响
2、年龄
(1)“生命周期理论”: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变得更保守;
(2)“生活时代解释”:人们年纪大时的态度 与他们年轻时的态度基本没什么两样;由于态度和当今年轻人的态度不同,代沟由此产生;(大多数证据都支持生活时代解释)
(3)十几岁及二十岁出头的人,处于非常重要的人生时期,此间形成的态度很可能到中年都一直保持稳定,因此,应该对年轻人加以指导,引导他们慎重的选择社会影响因素——包括他们所加入的组织、所关注的媒体、所扮演的角色等
(4)青少年和成年早起的经历有利于其人格定型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们能够给个体留下深刻和持久的印象;舒曼和斯科特要求人们说出半个世纪以来 一两件最重要的国内或国际事件,结果发现,他们所回忆起的大部分事件都发生在其十几、二十岁间。
3、他们在想些什么
(1)预先警示(可能有人试图说服你的信息)可能会有一场说服战——假如你很在乎辩驳的话
(2)分心会减少辩驳:信息较为简单的时候,分心的效果尤为显著
(3)不积极参与的听众会使用外周线索:
(4)最好的老师总是能够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互动、参与、卷入···
三、现实生活中的说服:邪教是如何进行精神灌输的
(一)态度依从行为
1、顺从导致了接纳
2、人们逐渐相信那些他们亲眼所见的事情,所以邪教的新成员也会成为有责任感的拥护者,个人责任感越强,他们就越想去证实这一点
(二)登门槛现象
1、诱导作出承诺:人们很少会突然、有意识地下决定;
(三)、有说服力的因素
1、传达者:(许多邪教成员都是被他们自己的亲戚或朋友拉入的)
2、信息:
3、 听众:
(四)、团体效应
1、社会闭塞:团体用来塑造其成员的观点和行为的力量,邪教组织通常会将成员与其先前的社会支持系统割裂开来。
2、精神组织可以滋生偏执和妄想。
3、邪教以及狂热的自助组织会提供:
(1)支持性的、相互信任的社会支持
(2)专业知识以及希望
(3)独特的理念及信念,用以解释个体的困难并提出新的视角
(4)一系列的仪式及学习经历,以保证获得一种平静、愉快的新感觉
4、事实上 我们自己所在的团体——那些数不清的政治领导人、教育工作者及其他说服者们——已经在我们身上成功的运用了这些策略。教育与灌输、启蒙与宣传造势、转变与胁迫、治疗与精神控制之间的界限本来就是模糊不清的
宗教、邪教的成功源于:
四、如何抵制被说服
吉尔伯特认为:说服过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一)加强个人承诺
1、
2、
3、
当有人攻击自己所持的态度之一时,我们通常会感到愤怒,且盘算着如何进行反驳。反驳有利于人们抵制说服;驳倒对方后,会产生较高的自我肯定感。
(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免疫计划
1、使孩子们抵制来自同伴吸烟的压力
2、使孩子们对广告产生免疫力
(1)莱文(Robert Levine)曾在《说服的力量:我们是如何别买入并卖出的》
(2)“最初品牌选择”:“如今的年轻人很可能就是未来稳定的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吸烟者都是从十几岁时开始的”
(3)研究表明,小孩,特别是8岁以下的小孩
3、态度免疫的意义:
做评判性的思考者:如果信息经得起推敲的话,TA对你的影响可能会更持久!!
开明但不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