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记忆】---元宵

标签:
杂谈历史情感图片汉中小吃(6) |
分类: 老街记忆 |
【老街记忆】---汉中小吃(元宵)
时间前进,环境在变化,汉中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的故乡,过去的人文景观,有时不经意间,便会消失,为了留下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忆和印象,我和老伴常会在老街和小巷穿行,去发现、去拍摄,用镜头记录这些历史的记忆!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大筛子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筛子里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汉中俗称滚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一篇:【市井风情】---老景观
后一篇:【天南地北】---网络菖蒲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