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力机车发展史资料

标签:
国产电力机车发展史资教育历史收藏杂谈 |
分类: 学海无涯 |

韶山型电力机车的雏形,是6Y1型电力机车。它的问世,要追溯到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6年,铁道部制定了《铁路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牵引动力的技术改造,由蒸汽机车向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转型的步骤和计划。根据这一规划,针对中国电气化铁路的修建和投入运营,1958年,湘潭电机厂和铁道部株洲田心机车厂联合研制的第一台大功率6Y1型电力机车问世。在这以后的10年里,铁道部根据当时的装备情况,确定了“内燃、电力并举,以内燃为主”的方针,一度曾推迟了电力机车的发展。从1958年到1965年,株洲厂先后试制了5台电力机车,直到1968年,6Y1型电力机车才算基本定型,这就是韶山型电力机车第一代产品的原形。该机车几经技术改造,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韶山型系列电力机车的成熟技术和批量投入生产打下了基础。
1968年,经过对6Y1型10年的研究改进,在中国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条件下,将引燃管整流改为大功率半导
体整流,试制出韶山1型,代号SS1。1969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8年止,共生产826台。轴式C0-C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
交流。韶山1型电力机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车
持续功率:3780kW
最大速度:90km/h
实验速度:km/h
电流制式:单相工频交流
SS3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第二代(级间相控调压、交直传动)客货用电力机车。该型机车是在吸收了SS1、SS2型电力机车成熟经验,由株机厂和株洲所共同研制,并于 1978年底试制出厂。
机车为C0-C0轴式,由2台3轴转向架组成。C0转向架、不等轴距、平拉杆牵引装置和弹性轴箱拉杆传递牵引力,使之有较好的轴重转移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一系悬挂为钢圆簧,二系悬挂为叠片式橡胶弹簧,并配置有垂向和横向液压减振器,结构简单,维修量少,也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箱式单缸制动器、闸瓦间隙自动调节,使基础制动系统简化,性能可靠,方便维修;牵引电机抱轴瓦式半悬挂、双边斜齿轮传动,适应于设计、工艺的传统性,有利质量与产量的提高。车体采用框架式整体承载结构,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且具有较好的强度,可满足事故工况下救援起吊机车的承载要求。采用大面积立式百叶窗车体通风方式,结构简单,风速低、风阻小,有利于改善滤尘网式结构的滤尘性能;车内设备斜对称布置、双边走廊、成套安装,具有较好的工艺性、维修性和巡视性。
此车辅助电路采用旋转式劈相机供电系统,设有2台劈相机,各辅助电机采用交流电磁接触器控制通断,采用电子装置进行单相、过载和短路保护。高压电器采用的2台受电弓为TSG3型(以前采用TSG1型,后来改为TSG3型),是引进8K型电力机车受电弓的消化吸收产品。主变压器TBQ3B-7000/25型是多绕组分裂式变压器,器身全部装在油箱中,采用强迫油循环风冷系统。
此车制动机系统采用通用的DK-1型电空制动机。加设了空气干燥器,大大改善了空气系统风源质量
韶山3B型固定重联机车由两节完全相同的六轴机车通过机械、电气和制动空气管路采用固定重联方式,组成一个完整的十二轴重载货运机车,可在其中任意一节机车的司机室内对全车进行统一控制。两节机车亦可分开,作为一台六轴机车独立应用。每节机车均是在SS3型机车基础上,取消一个司机室。机车增加了列车控制网络(TCN)系统,不但减少了大量的硬联线,而且机车各主要部件的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均可在彩色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因此,提高了机车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使用与维修的方便性。
机车设备布置与通风系统以单节车为单元。每节车划分为如下七大区域,即司机室、1号辅助室、1号高压室、变压器室、2号高压室、2号辅助室、3号辅助室、车顶设备和车下设备等。
司机室设在每台机车的两端,重联端未设司机室。司机室主体结构和司机室内设备布置与SS4改机车规范司机室基本一样。最前端布置有操纵台,操纵台上设有司控器、制动机、各种仪表、开关和指示灯以及彩色液晶显示屏。操纵台右柜内布置有重联控制器。司机室顶部还装有空调装置。
SS3B型机车主电路与SS3机车相比,增加了高压连接器、高压隔离开关、网压表、降压变压器、高压变压器、高压互感器用自动开关。受电弓、真空断路器均采用进口产品。
辅助电路则每节机车压缩机采用一台螺杆式压缩机。采用三极自动开关代替辅保装置,保护辅机过流。机车控制电路与SS3型机车相比,机车控制采用了LCU、微机柜和网络控制技术
韶山4型干线货运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工厂1985年设计试制的8轴货运电力机车。由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两节车组成,每节车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主电路采用四段经济半控桥,相控调压。它具有恒压或恒流控制的牵引特性和恒速或恒励磁控制的电阻制动特性。空气制动采用DK-1型电空制动机。每节车有两个两轴转向架。牵引电动机采用抱轴悬挂式。垂直力传递系统由两系悬挂装置组成,其中第二系采用了橡胶金属叠层弹簧,有较好的波动性能。牵引力传递系统则采用斜拉低位牵引杆,有较高的粘看性能。车体广泛使用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该机车牵引及制动功率大、起动平稳、加速快、工作可靠、司机室工作条件良好、污染少、维修简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机车功率持续6400kW,最大速度100km/h,车长2×15200mm,轴式2(B0-B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韶山4改进型电力机车。是在SS4、SS5和SS6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吸收了8K机车一些先进技术设计的。机车由各自独立的又互相联系的两节车组成,每一节车均为一完整的系统。它电路采用三段不等分半控调压整流电路。采用转向架独立供电方式,且每台转向架有相应独立的相控式主整流器,可提高粘着利用。电制动采用加馈制动,每台车四台牵引电机主极绕组串联,由一台励磁半桥式整流器供电。机车设有防空转防滑装置。每节车有两个B0-
B0转向架,采用推挽式牵引方式,固定轴距较短,电机悬挂为抱轴式半悬挂,一系采用螺旋圆弹簧,二系为橡胶叠层簧。牵引力由牵引梁下部的斜杆直接传递到车体。空气制动机采用DK-1型制动机。机车功率持续6400kW,最大速度100km/h,车长2×15200mm,轴式2(B0-B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由大同机车厂制造
韶山6型干线客货运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制造的国际招标中标机车。机车功率持续4800kW,最大速度100km/h,车长20200mm,轴式C0-C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
韶山6B型客运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制造,参数与SS6相同
韶山7型干线客货两用电力机车,是大同机车工厂自行研制开发的新型电力机车,该机车填补了我国山区小曲线区段线路客、货运电力机车的空白,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车在采用国内相控电力机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吸引了进口机车的先进技术,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B0-B0-B0轴式转向架。轮缘磨耗小,提高了小曲率半径线路的通过能力和运行安全性。增加了客车供电绕组,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全叠片复励牵引电机,低速转距大,恒功范围宽,换向性能好,电机特性一致。晶闸管全控+半控两段桥他励无级调速特性控制。具有无级磁场削弱及防空转装置。再生制动技术。机车制动力大,工作稳定,并可向电网反馈电能,反馈电能约为总消耗电能的3%,具有明显的节电效果。功率因数补偿控制系统完善。可提高机车功率因数,减少谐波含量,改善电网供电质量。机车功率持续4800kW,最大速度,货运100km/h、客运135 km/h,车长20200mm,轴式B0-B0-B0,电流制为单相工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