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我国运用的电力机车
1960年5月,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干线——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建成通电,中国国产的6Y1型电力机车于1961年5月起赴宝成铁路实地试运行,但由于制造工艺较差,造成机车存在引燃管逆弧、调压开关烧损和牵引电机环火三大质量关键问题,且制动性能不良又缺乏电阻制动,列车下坡时危险性较大,6Y1型机车未能批量生产。为了应付电力机车短缺的情况、保证宝成铁路正常运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决定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累计进口了25台电力机车作为过渡,这批机车在中国定型为6Y2型,其中“6”代表六轴机车,“Y”代表引燃管整流,“2”代表第二种型号。6Y2型机车的原型车为法国出口苏联的F型电力机车,是苏联为了吸收交流电力机车的设计和制造经验,于1959年向阿尔斯通公司订购的电力机车。6Y2型机车是在F型电力机车基础上根据中国铁路的实际运用条件改进而成,两者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车体和转向架等机械部分参考了法国国铁CC
7100型电力机车,而电气传动部分则借鉴了BB
12000、BB
16000型等法国第一代交流电力机车的牵引控制系统。与6Y1型机车相比,6Y2型机车不但采用更先进的高压侧调压开关,且带有再生制动。

国产6Y1型韶山电力机车


进口法国6Y2型电力机车
运用
6Y2型机车由阿尔斯通公司贝尔福工厂制造,首批机车于1960年7月运抵中国,配属宝鸡电力机务段,并于同年11月开始投入运用,成为当时宝成铁路宝凤段电气化铁路的主力机车。1962年12月,宝鸡电力机务段完成了6Y2型01号电力机车架修,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力机车架修工作。运用部门普遍认为,6Y2型机车电气系统质量良好,尤其牵引电动机甚少发生严重故障;但再生制动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在使用再生制动时,电气系统需要将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大大增加了引燃管和牵引电动机的工作负荷,令引燃管、牵引电动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分别缩短20%和200万公里以上;同时,再生制动也减少了牵引变电所的平均功率因数并增加电网负荷,也增加了谐波电流和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1969年9月,由于部分机车引燃管老化,宝鸡电力机务段工程技术人员为6Y2型机车研制了硅半导体整流器,替代了引燃管整流,从而摆脱了依赖进口引燃管的局面并节约大量外汇资金,并将再生制动改为电阻制动;至1971年,所有6Y2型电力机车均完成了改造。
报废
1973年,中国引进6G型、6G1型电力机车以后,6Y2型机车随即退居二线,1976年至1977年间作为铁路局备机车封存,1980年代开始退役报废。至1990年代初,由于机车数量不足,宝鸡电力机务段曾经修复了一部分6Y2型机车恢复运用。
最后一台存世的6Y2型电力机车(6Y2-08)于2007年在宝鸡机务段拆解。
衍生车型
-
-
国产唯一一台SS2型电力机车
-
-
进口法国6G型电力机车
随着6Y2型机车的引进,田心机车车辆工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一方面借鉴其先进技术对6Y1型机车开始持续改进,同时也开始尝试仿照6Y2型机车,研制新型电力机车。田心机厂在消化吸收6Y2型电力机车技术的基础上,于1969年试制了一台韶山2型电力机车。韶山2型机车在高压侧调压开关、牵引电动机、转向架结构和弹性齿轮传动等方面均仿制自6Y2型机车,虽然部分部件在当时尚未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但这台机车为后来中国其他国产电力机车的研制和改进累积了大量经验。
由于6Y2型机车表现良好,中国铁道部于1970年再次向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订购了40台电力机车,定型为6G型。6G型电力机车的机械部分与6Y2型机车基本相同,但电气部分以大功率硅整流器取代了引燃管,牵引控制方式改用两段半控桥整流输出,取代了高压侧调压开关,牵引功率进一步提高到5400千瓦。
技术特性
6Y2型电力机车为单相工频交流电力机车,持续功率4,620千瓦,最高运行速度100公里/小时。机车采用引燃管整流器、高压侧调压开关、有触点32级分级调压。机车轴式Co-Co,走行部为两台三轴转向架,一系悬挂采用轴箱两侧布置的螺旋弹簧,二系悬挂为摆式中央支承。机车装用六台TAO649B2型牵引电动机,为六极、无补偿绕组的直流串励电动机,定子和电枢采用H级绝缘,额定电压为750伏,小时功率790千瓦,持续功率750千瓦,电机采用强迫通风冷却。电动机在转向架上采用抱轴式悬挂、单边弹性直齿轮传动。
(椐网络资料整理编排配图感谢原资料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