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单亲家庭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2011-06-01 12:29: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分享的资料 |
浅议单亲家庭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32号
一、单亲家庭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调查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或因家长心理失衡而造成的心理影响,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冒险、野蛮的行为。朱迪斯·沃莱斯坦的研究表明,处在单亲家庭的孩子越小,经历的伤害就越多,特别是学龄前(即2~5岁)儿童。单亲家庭对儿童的伤害到底有多深呢?
1.单亲家庭对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态度的影响
因为他们认为:“我没有爸爸(或妈妈),所以什么都不如别人;因为我不好,不乖,所以爸爸(或妈妈)不要我”等。
2.单亲家庭对幼儿意志的影响
社会性中的意志、品质特性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自觉而又稳定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特征。单亲家庭幼儿的意志品质具体表现为:对行为目标不明确,具有茫然性、摇摆性;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低;在紧急或困难的情况下表现的意志特征。单亲家庭的幼儿由于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比较惊慌,犹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率马虎,虎头蛇尾,畏难中辍,易产生动摇性等。
3.单亲家庭对幼儿情绪的影响
豫不定,软弱怯懦等;对已作出决定的贯彻执行较轻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如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它包括情绪强度、情绪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等方面的一种情感体验。单亲家庭的幼儿情绪表现如下:情绪强度方面的表现往往是过度安静和冷漠,对很多事情没有热情。这跟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有关,对现实的冷漠造成他们情绪强度上的特殊,除非涉及到自己家庭方面的事情,他们才会表现出激动、愤怒等高强度情绪。单亲家庭的幼儿情绪往往不稳定,大起大落、忽冷忽热、烦燥易怒,且持久性很短。例如,与家长、别人赌气,往往持续时间比双亲家庭的孩子要长。单亲家庭的幼儿多抑郁消沉,多悉善感、孤独。父亲或母亲的离去,在他们心灵深处有被抛弃的感觉,再加上周围同伴的耻笑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从而感到孤独、痛苦、郁郁寡欢。
4.单亲家庭对幼儿认知的影响
据调查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学校或幼儿园教师较头疼的对象。除了性格上的孤僻处,由于不良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单亲家庭的幼儿往往表现在被动感知方面,易受暗示,易被环境干扰;单亲家庭的幼儿往往思维不太敏捷,独创性差,喜欢搬用现成答案思想保守,看问题主观、片面、钻牛角尖。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上缺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对单亲家庭的幼儿的教育
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阻碍单亲家庭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使之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或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给幼儿充分的爱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儿童无限的力量。但是单亲家庭的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已失去了这种爱,那么,家庭的亲人,幼儿园教师及同伴对他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是能给予弥补成为鼓励他们人生道路上迈进的动力。这种弥补可从两方面来进行:单亲家庭的其他亲人,如爷爷、奶奶等应给单亲家庭的幼儿更多关爱,不仅物质上的适当帮助,还应多和孩子交流,从积极看待事物方面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应多鼓励单亲家庭的幼儿,多给他们肯定和表扬,但不能让他们感到教师对待他们与对别人不同,否则会适得其反。离婚家庭应该文明离婚,离婚后应做到继续关心孩子。目前,不少离婚的父母,在离婚前争吵、反目,离婚后,还继续相互仇恨,不相往来,使儿童不胜痛苦。如何把离婚对下一代造成的心灵创伤少到最低限度,这是很需要研究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主张:夫妻早已离婚,但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然存在,父母仍应关心子女,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如果父母双方能够为孩子着想,那么不仅离婚后会继续关心子女,双方也不安相互低毁,以免刺伤孩子的心灵。
2.满足幼儿合理的要求
需要是每个人对其存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心理。大体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其中,物质生活的需挑穿与同伴攀比要买高档玩具等,要向幼儿说明商店到精神需要,单亲家庭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关心孩子的生活,尽量为孩子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一般的父母双全的儿童相差太大。比如,给他们提供整洁有序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清洁的饮水,含有6种基本营养素的食物,充分的睡眠,有一定数量的玩具、图书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卫生保健,避免伤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等。如果稍微比其他孩子差些,也应该尽量向儿童说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使他们能正确对待。但是千万不能支持幼儿不合理的需要,如挑吃、要是第一位的,只有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谈里许多价格很贵的东西,我们可以看看,欣赏欣赏,但是我们不能把它买回家。因为我家的工资有些只能买必要的东西,否则会形成偿其厚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任性、霸道及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
3.引导幼儿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单亲家庭的幼儿由于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为此,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多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性的或多人参与的游戏。可以是家庭式的娱乐游戏,也可以是同伴间的体育活动表演游戏或建构游戏,让孩子在与大家一起玩积木、扮演角色、打球、合作画画等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有价值的一员,从而充分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和成功。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艺术活动。如集体唱歌、跳舞比赛等,让幼儿有竞争意识,并增强集体荣誉感。多让幼儿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参与接待客人,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认,从而对自己建立自信心,在招待朋友的聚餐会上,让孩子表演才艺,使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带领幼儿走出家门到热闹的公共场所去锻炼。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带孩子到热闹的公共场所去,让孩子与人交往,到儿童娱乐园玩,到少年宫去游泳,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等。
4.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特长
单亲家庭的幼儿,由于心灵受了创伤,往往心情忧郁,而家长应该设法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兴趣或特长。如学乐器、学唱歌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幼儿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的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而且日益坚强,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总之,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单亲家庭的社会性发展,了解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能够发展成为健全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