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的具体教学方法
(2011-03-13 18:15: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分享的资料 |
32号 郑燕娜
一、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觉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觉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
感觉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如何进行感觉教育
1、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2、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1)、感觉教育的实施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感觉教育应当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则。
(3)、她还通过限制感觉教育指导者的活动去增强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玛丽娅•蒙台梭利强调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创新了儿童教育与课程,她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可概括如下:
1、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人的创造性
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
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5、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6、给孩子自由
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纵的意思,简单地说自由的意义就是活动,让孩子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种程度等。成人应观察那些活动,辨别幼儿哪些行为应该禁止,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等都要严格地禁止,逐渐加以根绝。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十二项精神
(一)、它是根据多年来耐心观察儿童的本性而得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它全球适用,无论国籍、气候、社会阶级、种族,都不会影响到它对儿童教育的成功运用。
(三)、它证明了孩子是喜欢工作的人,会自动自发地选择工作,并且愉快地去做。
(四)、它基于孩子以工作来学习的迫切需要。在孩子心理及身体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拥有适当的活动,这样才能使他发展他的才能。
(五)、它让孩子达到自动自发的极致,同时使孩子能够达到,甚或超过在传统体系下的学业成绩水准。
(六)、虽然它不以奖惩来做为管教的方法,可是却达到一种更高的自我纪律。它是一种发自孩子内心积极的纪律,而不是从外强迫灌输的。
(七)、它是植基于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及消除大人对孩子的过量影响力。孩子可以得到大量的自由,而建构出真正的纪律。
(八)、它使老师能够就单一事件来个别引导孩子,如此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人需要而加以开导。
(九)、每个小孩以他自己的步调工作。反应快的孩子不会被反应慢的孩子拖累,而反应较慢的孩子也不必在超出其能力的情况下做无望的挣扎。
(十)、它摒弃了竞争精神及其带来的一连串破坏性后果。它为孩子提供了永无止境的互动机会——施的人快乐,受的人感激。
(十一)、由于孩子是自己选择工作,没有竞争或压制,因此他不会有过度紧张的压力或自卑的感觉,以及其他在日后可能造成精神困扰的潜伏因素。
(十二)、最后,蒙特梭利教学法发展孩子的整体个性——智力、慎思熟虑、进取和独立选择,以及情感的圆熟等。
四、蒙台梭利的五大教具
日常生活教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项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制:
1、依各个文化的不同,内容也就不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
基于以上的特制,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美国蒙台梭利学会)的分类,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1动作教育,例如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抓、倒、挤、夹、舀…)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子、衣服等。3照顾环境,例如养小动物、拔草、教花等。4生活礼仪,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在生命成长上的目的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展,而且手眼协调也会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使手部的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就有许多小肌肉的练习;经过了反复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并奠定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
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华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而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
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起步,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教育教育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教学教育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
感官教具
感官教具的范围包括:视、听、嗅、味、压
、辩认实体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用以启发孩子认识的敏锐性,为进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以“嗅觉瓶”练习各种味道的认识和识别,让孩子经由亲自的体验而有清清楚楚的辨认能力。
感官教育的作用
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
2、形成婴幼儿“自发性”的发展,也就是进一部让婴幼儿会自动的观察和思考。
3、为使幼儿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因而必须先奠定他们对环境有卓越的观察力,养成由观察到实验的科学习惯。
这三项目标,都可在蒙氏教具的效果中产生来。例如,导师以教具训练他们观察能力时,也必须同时让孩子从中辨别相似和对比物,以诱导儿童进一步形成研判,在心智上产生“推断”,而能做成决定性的思考和行为。
再以典型的视觉感官教具(带插座圆柱组)为例:它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儿童能将每一个圆柱体,放回适当的洞里,而是在精练儿童的观察力,培养他们能辨别相同性(都是圆柱体)、相异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径不同等)和秩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导儿童能够由“了解”和“思考”来判断事物。
所以蒙氏教具的操作,注重训练儿童“工作历程”(秩序观念和习惯培养),远比要求他的“工作结果”更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才不至于本末颠倒。
由于感官教育的部分教具,是母亲们可以在家中自行研制的,我们将在下一章专门讨论。
语文教具
蒙台梭利教学法常常是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发展,在语文练习上更是如此。她不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而是从日常生活练习中,就已经开始“预备”了,例如舀豆子、夹衣夹时的肌肉控制、协调。
五|、儿童自我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
儿童自我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华,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使儿童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认真分析思考和探索蒙台梭利的儿童自我教育思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蒙台梭利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探索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儿童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在其理论著述中,她对这一问题有着详尽的阐述,这是她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在当今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认真分析思考、细心体会她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儿童自我教育的现实意义
1.培养儿童自我教育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2.培养儿童自我教育能力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二、蒙台梭利的儿童自我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科学地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指出“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依据人的天性,人本身必须成为教育的中心。”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是其儿童自我教育思想的基础。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她指出,在各个物种中都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它驱使生物主动地吸收外界的养料,以满足自己生长的需要。儿童亦不例外,受生命潜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夭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并非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不是通过听,而是依靠儿童作用于环境获得的经验。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而是在为儿童设置的特殊的环境中预备和安排有益的文化活动主题。”
“儿童教育所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大自然赋予的力量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除了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外,还有发展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出现时,儿童会长时间地热衷于进行某种练习,并最终能自如地对付和学习其特殊敏感性所及的事物。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独特认识—儿童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和儿童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思想,提出了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行性,为其儿童自我教育思想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2.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儿童自我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