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1/large/0026mtSxzy7mnK0ClSm4e
子见南子,春秋奇女子
干言饯迹,詩经正国风
詩曰:
禔身涉世谩多忧,运去时来不自由。
孔子三千难变鲁,太公八十尚兴周。
星辰岁久常差度,江海潮生会倒流。
万有盈亏理如是,可须悭作醉乡游。
《太公孔子》宋、方回
且说卫灵公夫人南子本是宋国的一位公主,自幼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管、弦、絲、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能,乃是宋国的一位才女。
卫灵公久闻南子之名,便备了厚礼前去提亲,宋国弱小,不敢不应,南子便出嫁卫国,做了灵公夫人。
那灵公本是好色之主,不等群臣散尽,便带着酒意来到后宫,只见那南子面如满月,眼含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身披锦绣,霓裳光华,体态轻盈,美如天仙,真个有沉魚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果是个绝色女子。灵公直看得魂飞魄荡,心乱神迷,不等日暮,便钻进帷帐,再不出来。
一日晚,灵公与南子宫内说话,忽听宫门外有车马声,到门口声音消失,车过了门口声音又响起来,灵公问南子:“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南子说:"一定是籧伯玉的车!"灵公不信,跑去查看,果是籧相的车,南子道:“吾王有这样的贤臣是国家的福气,也是百姓有福啊!"此事过后,灵公对南子另眼相看,言听计从,灵公知道南子是个不寻常的女子,有超凡的治国才能,凡宫内外諸事都与南子计议,灵公处理事务得心应手,平时更是寸步不离。
公元前四九六年,孔子弃鲁赴卫,南子问灵公道:“何谓圣人?"灵公说:"无书不读,无所不知,色色胜人一等,便是圣人。"南子道:"即是色色胜人,定是治国能臣,夫子名满天下,想是满腹经论,大王可於宫中召見,我也想长长见识,当面请教,看确也否!"灵公含笑唯唯。南子便使人持书到籧相府中请孔子,孔子展帖看道:…四方之君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小君愿见……。"孔子辞谢,遂往见之。
时夫人在编絺帷中,宫人领夫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南子礼罢,说道:"久闻夫子有圣人之誉,经历万千,前听籧相说,夫子在鲁,有事要见季斯,季氏不见,夫子云:王公不我聘则弗动。夫子为鲁司寇,攝相事,怎么就屈节於季氏呢?"孔子道:“鲁国以众凌寡,以势行暴,欺负弱小,已非一日,有司不治,势将做乱,今奸人在侧,难撼小人根基,故所以弃鲁赴卫也。"
夫子又叹道:"从前三皇五帝的大道,和禹、汤、文武的英明,皆以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义,行亲睦,使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并且壮有所用,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各有所养,奸宄不做,没有盗贼,门户不闭,此可谓大同盛世也。"
南子道:"夫子所说,果是高论,使人悦服,先生善政,天下有谁能比拟呢。"
夫子顿了下说道:"人生知遇不遇是时机,贤不肖是才具,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的多的很,非丘一人,况且'兰生於深林不以无人欣赏而不芳;君子修德立道,不为穷困而败节。'谋事在人,生死由命,所以晋重耳困於曹卫而生霸心,越王勾践困於会稽而图霸业。居下位而不忧者思不远;处身常逸的志不广。所以人生安知终始也。"
南子道:"先生一心想行使你的大道,使天下大同,只是时风日下,今人不古,有谁能体会先生治国安邦的心境呢?"
南子对孔子崇拜已极,很是仰慕,一番话透出对人才的渴望,己使夫子隐隐感到南子才能非凡,是非同一般的女人。
孔子告别灵公,回到相府,子路见夫子步履轻快,神情怡悦,便有些不悦,夫子道:“吾向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夫子在卫国客卿年余,终日无事,灵公与男子出游,必约孔子陪乘,南子亦常就国事请教,夫子常叹之。
时,晋赵简子训练三军,行将伐卫,史黜道:"昔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卒,列国无不悦服,取威定霸,当行仁义,禹汤得天下,就是前例,今闻孔子在卫,夫子负天下重望,如把夫子招来,剪除卫之翼羽,天下贤士都噤若寒蝉,谁敢扶助卫国呢。"赵简子听了,甚以为是,便派人持厚礼聘孔子来晋相助国事。夫子看了书贴,正合心意,收了聘礼,修书托子路代呈灵公与籧相,同子贡等收拾車驾,出了城门,登程赴晋。
南子知悉,甚是震惊,当下国事艰难,晋将伐卫,太子又与己不和,每欲除之,亏得灵公喜爱,方得以保全,今夫子一去,家事、国事,那得计议。便告灵公道:"近闻干言山风景如画,甚是爽人,妾欲前去赏玩,可得去么?"灵公道:"如何去不得,只是吾不能陪你前去。"便派两个武士和二十余人护驾,著便衣做商人打扮,南子千恩万谢,出得宫来,草草收拾,飞一般,直奔干言山来。
南子晓行夜宿,不敢耽隔,到得柏人地面,打听得当,便到干言驿舘住下,连日奔波,当晚无话,侍女各自安歇。
次日天晓,侍女伺侯梳洗完毕,众人端上酒食饭莱,虽是山野乡村,诸食倒也合口。
南子令近侍打听夫子消息,云说夫子在此舘驿住了数日,已回返卫途,顿然释怀,松一口气:“如此,则卫危可解矣!"
南子流览窗外,山村男女,耕织农做,各得其趣,老翁呼儿唤孙,膝前承欢,想想自己,处境艰难,宫内争斗,宦官弄权,家国安危,无时不忧,想起了父母、兄弟姐妹及幼时玩耍的小姐妹,我有多少话要说与你们听,宫廷芧盾,太子争斗,内忧外患,虎狼窥伺……,南子千头万绪,悲从中来,不觉双目落泪,干言山风景虽好,那容我在这干言館驿来逗遛,卫国啊,我驾车来出游,谁知道我得担忧啊!想到这里,南子哽咽,不能言语,命侍从端来笔墨,铺好纸笺,拂去泪痕,千古名文,一挥而就。
诗曰:
毖彼泉水,亦流於淇。
有怀於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於泲,饮饯於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於干,饮饯於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於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於曹,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南子书罢,拭干泪眼,令侍从整备车马,望一眼干言山,登车归都,追夫子去也。
鲁哀公十四年,夫子问子夏诸人,诗经的编撰整理情况,诸子简要一说,夫子道:“凡淫靡侮风俱要删除,止存三百篇足矣!"子夏将文给夫子过目,夫子拣出《邶风、泉水》一篇,沉吟良久:"邶风为柏人之流行,泉水为柏地之词名,此篇哀婉周折,满含愁思,虽是离乡别愁,且是有关国家,愁绪飘零,淋漓尽致,乡思国忧,令人垂泪,此乃天下奇女子也!可正章赞之。故天盖高,不敢局,地盖厚,不敢不蹐也!吾们做事,都要有恐惧之心方可。"
子夏道:"夫子所言极是,只是这诗中"出宿於干,饮饯於言“如何释义?"夫子道:"干言乃轩辕之转音,此二字却转得极巧,干者,大水渐渐,为大水之傍拐弯之处也,为河边、傍岸之意。言者,水边,高大者也,此二字有相通之意,都说明古村的地理所在,干即言,言即干也,正所谓`因为难所以困也'。"子夏道:"夫子博学,吾等不及也!"
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孔子七十有三岁,与世长辞,葬於鲁国城北泗水之上。
今将明顺德府知府马健的一首《遊干言山》记下,当做尾声:
诗曰:
贤女于归后,思亲兴转深。
干言饮饯意,泲祢梦关心。
啼鸟飞往还,岩花古又今。
幽贞成往事,感慨几登临。
山人亦有古风一篇,只道那干言山怀古风情。
诗曰:
尧嶂映湖天,逍遥不记年。
干言稽古道,泜水听流泉。
花暖牛羊卧,树高百鸟眠。
柏人千古事,日暮入荒烟。
古唐山人刘方春写于戊戌年、已未,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