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情境上下文”

(2020-12-05 20:53:36)
标签:

冯志伟

人工智能

语言学

自然语言处理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情境上下文”

                                                                冯志伟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继承弗斯的理论,在弗斯去世后,多次表示要完成弗斯未竟之业,建立了新弗斯学派,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韩礼德就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将。

韩礼德于1925年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里兹,青年时期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19471949年来我国北京大学深造,受到罗常培的指导,19491950年到岭南大学学习,又受到王力的指导。韩礼德说:“在中国,罗常培先生告诉我历时语言观,并且帮助我认识印欧语系之外的一种语言体系。王力先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包括方言的研究方法,语法的语义基础,中国的语言学历史等等 [1]

韩礼德回英国之后,在弗斯指导下攻读博土学位,于1955年完成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the Chinese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韩礼德不仅对英语和汉语有独到研究, 还对儿童或个人语言发展及语言与社会学和符号学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研究。

此后,韩礼德先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任教,并在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布朗大学、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美国依利诺依州立大学任教,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以后,韩礼德移居澳大利亚,任悉尼大学语言学系主任。

韩礼德是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荣誉院士、悉尼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同时还是法国南锡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希腊雅典大学、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香港岭南大学、英国加的夫大学、印度中央英语和外语学院的荣誉博士。 

韩礼德经常在世界各地进行讲学和科研活动,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讲座和访问,与中国语言学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韩礼德的主要著作有: 

1.《语言功能的探索》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Erward ArnoldLondon1973

2.《语言与社会人》(Language and Social Man1974

3.《学习怎样表达意思》(Leaning How to Mean1975

4.《语言中的系统与功能》(System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1976

5.《英语中的连贯》(Cohesion in EnglishLongmanLondon,与RHasan合著,1976

6. 《语言中的结构与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1977

7.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对语言和意义的社会解释》(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Erward ArnoldLondon1978

8.《系统背景》(Systemic Background1983

9.《话语分析的维度》(Dimensions of Discourse Analysis1985

10. 《功能语法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mold, 1994

11.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 Hodder,Ch. Matthiessen合著, 2004

 

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在下面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学说。

 

1发展了弗斯关于“情境上下文”的理论,提出了“语域”的概念  

韩礼德把弗斯关于“情境上卞文”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结构中去。他认为,语言的情境可由“场景”(field)、“方式”(mode)和“交际者”(tenor)三部分组成。

“场景是话语在其中行使功能的整个事件,以及说话者或写作者的目的。因此,它包括话语的主题。方式是事件中话语的功能,因此,它包括语言采用的渠道(临时的或者有准备的说或写),以及语言的风格或者修辞手段(叙述、说教、劝导、应酬等等)。交际者指交际中的角色类型,即话语的参与者之间的一套永久性的或暂时性的相应的社会关系。场景、方式和交际者一起组成了一段话语的语言情境。” [2]

语言的语义可以分为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交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话语功能(textual function)。       

观念功能又可再分为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1ogical function)。经验功能与说话的内容发生关系,它是说话者对外部环境的反映的再现,是说话者关于各种现象的外部世界和自我意识的内部世界的经验。逻辑功能则仅仅是间接地从经验中取得的抽象的逻辑关系的表达。

交际功能是一种角色关系,它既涉及说话者在语境中所充当的角色,也涉及说话者给其他参与者所分派的角色。例如,在提问时,说话者自己充当了提问者,即要求信息的人的角色;同时,他也就分派听话者充当了答问者,即提供信息的人的角色。又如,在发命令时,说话者自己充当了命令的发出者,即以上级的口吻讲话的角色,同时,也就分派听话者充当了命令接受者,即以下级的身份执行命令的角色。不同的说话者,因与听话者的关系不同,在对同一听话者说话时,会采取不同的口气;而同一说话者对不同的听话者说话时,也会采用不同的口气。

话语功能使说话者所说的话在语言环境中起作用,它反映语言使用中前后连贯的需要。例如,如何造一个句子使其与前面的句子发生关系,如何选择话题来讲话,如何区别话语中的新信息和听话者已经知道的信息,等等。它是一种给予效力的功能,没有它,观念功能和交际功能都不可能付诸实现。

韩礼德认为,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话语功能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问题。

当语言情境的特征反映到语言结构中时,场景趋向于决定观念意义的选择,交际者趋向于决定交际意义的选择,方式则趋向于决定话语意义的选择。如下图所示:


      

 

这样,韩礼德便把语言的情境落实到语言本身的语义上来,具体地说明了情境与语言本身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韩礼德提出“语域”(registers)的概念。

语域是语言使用中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语言变异。语言环境的场景、交际者、方式三个组成部分,都可以产生新的语域。

由于场景的不同,可产生科技英语、非科技英语等语域。科技英语又可以再细分为冶金英语、地质英语、数学英语、物理英语、化学英语、农业英语、医学英语等语域。这些语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及物性关系(transitivity relations)和语言的各种结构在等级上的逻辑关系的不同。

由于交际者的不同,可产生正式英语、非正式英语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式或非正式英语等语域,还可以产生广告英语、幽默英语、应酬英语等语域。这些语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气、情态以及单词中所表达的说话者的态度的不同。

由于方式的不同,可产生口头英语和书面英语等语域。这些语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句题结构(主题、述题)、信息结构(新信息、旧信息)和连贯情况(如参照、替代、省略、连接等)的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语域的变异,通常不是只由一种语言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引起的。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场境、交际者和方式三个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在改变。这三种类型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便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语域。所谓语言,只不过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概念。



[1] 《韩礼德文集8 - 汉语语言研究》(汉译本)

[2] MAKHalliday & RHo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gmanp22197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