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113号元素命名的建议

(2017-05-09 21:04:05)
标签:

命名

元素

113号

冯志伟

http://s2/mw690/0026mqgfzy7aWzF9ULDd1&690


关于113号元素命名的建议

冯志伟


 

【摘要】本文建议把113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命名为“钅日”(读音为/rì/,声调为去声)。作者不同意把113号元素命名为    “钅尔”(读音为/nǐ/,声调为上声),因为这样的命名不仅存在严重的同音问题,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多义冲突和多音冲突,违背了科学技术术语的单义性原则,在使用中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

【关键词】113号元素;歧义;误解

中图分类类号:N04;O611   文献标识码:    DOI

 

A Suggestion on Chinese name of element 113 // FENG Zhiwei

 

AbstractThe paper suggests the Chinese name of element 113 as“钅日”/rì/. The author does not agree to name this element 113 as“钅尔”/nǐ/, because this naming not only has serious homonymic problem, but also aggravated polysemic and polyphonous conflicts. And this Chinese name“钅尔”will be ambiguous and misunderstanding.

Keywordselement 113; ambiguity; misunderstanding

中国对于元素的命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使用汉语中已经存在的元素名称来命名,

如“金、银、铜、铁、锡、硫、铅”等。另一种方式是模仿元素在西方语言中的读音造新字来命名,由于新的元素不断被发现,这种方式成为我国元素命名的主要方式。

1932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明确地提出了使用第二种方式给元素命名的原则:金属元素名称用“金”为形旁,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别以“石”“三点水”和“气字头”为形旁,一般采用形旁在左,声旁在右的形声字来命名。这些原则简明实用,受到学术界的欢迎。我们在给新的元素命名时,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

113号元素Nihonium(元素符号为Nh)的中文译名据说已经确定为“钅尔”,读音为/nǐ/,声调为上声。我认为这个定名不妥。

“钅尔”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有/nǐ//niě//xǐ/三个不同的读音,现在采用其中的/nǐ/来给113号元素命名有一些缺陷:由于这个字是多音字,用户看到这个字时,要在这三个不同的读音中进行选择,在使用中会引起不便。

而且,113号元素定名的读音若为/nǐ/,与元素周期表中的41号元素铌(元素符号为Nb,读音为/ní/,声调为阳平)的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仅是声调不同,是一个准同音字,存在严重的同音问题,在称说时极易混淆,造成歧义,会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带来麻烦,引起误解。

我不赞成“钅尔”这个译名,建议把113号元素命名为“钅日”,读音为/rì/,声调为去声。理由如下:

第一,113号元素Nihonium的英文名称是为了纪念发现这个元素的日本科学家,nihon就是汉字“日本”的日语读音,在日语中“日”读为/ni/,但是,汉字“日本”在汉语中的读音为/rìběn/,“日”读为/rì/,在翻译113号元素的汉语名称时,我们当然应当把“日”按照汉语的读音翻译为/rì/,而不应当按照日语的读音翻译为/nǐ/

第二,“日”这个字在汉语中属于“日”母字,根据古音学中“娘日二母归泥”的原理,“娘”母字/ní/与“日”母字/rì/是相通的,在古音中应当归入“泥”母,因此,在翻译Nihonium这个元素时,把其中的第一个音节/ni/的读音翻译为/rì/,在汉语音韵学上是合理的,与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符合语言学的原理。

第三,“日”这个字在汉语方言中,也有发音为/ní/的,这是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娘日二母归泥”现象,这样的发音/ní/与日语中“日”的发音/ni/相同,把Nihonium这个元素的中文翻译为“钅日”,读音定为/rì/,而这个读音在汉语的某些方言中也读为/ní/,与Nihonium第一个音节的读音相同,因此,这样的定名有汉语方言事实的支持。

第四,“钅尔”这个字,如果读音为/nǐ/,声调为上声,其含义为络丝或络丝的工具(俗名“络子”),若用其作为113号元素的命名,又增加了一个新的义项,成为了一个具有若干个义项的多义字,使用时会产生歧义,违背了术语命名的单义性原则。

第五,“钅尔”这个字,还可以读为/niě/,声调为上声,其含义为“镊”,如果采用“钅尔”这个字作为第113号元素的定名,并且把读音/niě/改为/nǐ/,在使用时必然会产生混乱,使普通用户难以辨别这个字的意思是113号元素Nh还是“镊”,使用时会出现举棋不定的困惑。

第六,考古界、文博界、篆刻界都用“钅尔”这个字,这是他们的常用字,是“玺”字的古写,读音为/xǐ/,声调为上声,不读为/nǐ/。知道点金石学的人,都认识“钅尔”这个字,不冷僻。这个字在战国时已经出现,多见于六国文字,是当时的常用字。秦统一中国之后,就用“玺”作为标准字了(“尔”这一简体写法,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如果采用“钅尔”这个字作为113号元素的定名,并且把原来的读音/xǐ/改为/nǐ/,必将造成不同学科领域称说上的混乱,产生误解,造成教学上的麻烦。

如果把113号元素Nihonnium的中文译名改为“钅日”(读音为/rì/,声调为去声),就完全避免了同音问题和一字多义问题,称说时不会产生混淆,便于教学和科研,比之于定名为“钅尔”(读音为/nǐ/,声调为上声)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有专家认为,元素的中文译名中已经有同音的先例,例如“锡”和“硒”的读音都为/xī/,因此,把113号元素Nihonium定名为“钅尔”(读音为/nǐ/),尽管会产生严重的同音问题,但是有先例可以遵循,不足为怪。

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科学技术术语的命名原则之一就是要求术语具有单义性,不仅在语义上不能混淆,在语音上也不能混淆。多年以前,元素周期表第14号元素Si的中文译名为“矽”,读音为/xī/,与元素“锡”和“硒”的读音相同,不便于称说,曾经产生过严重的同音问题,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上世纪50年代我上中学,老师称说“矽”“锡”和“硒”的时候,要分别说明它们的字形结构,把它们分别称说为“石+夕的xī”,“金字旁的xī”和“石+西的xī”,非常不方便,我们学生学习起来也非常困难,常常产生误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国家采取果断的措施,把元素周期表第14号元素Si的中文译名改为“硅”,读音为/guī/,声调为阴平,才缓解了由于元素严重的同音问题而带来的麻烦和误解。“锡”和“硒”同音已经造成了称说的混淆,给教学和科研带来极大的麻烦和误解。现在我们给113号元素命名的时候,应该避免这个问题。

有专家认为,台湾方面已经把113号元素Nihonium定名为“钅尔”(读音为/nǐ/)了,因此,我们应当跟随台湾方面的做法。

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台湾方面定名时没有考虑到上面提到的严重的同音问题和一字多义问题,做出了错误的定名,我们不应跟着犯同样的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