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学科理念

标签:
超学科计算语言学冯志伟 |
理论物理学家Basarab Nicolescu曾发表了130多篇论文,倡导成立了国际超学科研究中心。
1987年召开了第一届世界超学科大会,并通过了《超学科章程》。
Meeth(1978)和Moss et al.(2003)等人主张,可以按照学科融合的程度对超学科进行阐释:超学科处在学科融合的最高层次,它要从实际问题开始,并从整体的角度考察问题,超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种新的知识价值观和教育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超学科做了这样的描述:超学科要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横跨这些不同的学科,取代并超越它们,从而发现一种新的视角和一种新的学习体验(UNESCO,2003)。
Giri(2002)、Nicolescu(2002),Pohl和Hadorn(2008)、Leavy(2011)等分别从学科结构、认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将超学科看成一种具有协同作用和整体效应的研究理念。
国内学者冯志伟(1996),吴宗杰、殷企平(2006),吴宗杰(2008)和蒋逸民(2009)较早关注到超学科理论的发展动向。近期,胡壮麟(2012)和李颖(2013)梳理了超学科研究的应用型特征,认为超学科应当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复杂多元的学科间相互配合的研究。胡壮麟(2013)完整地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Hasan和Martin等对超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