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homsky“最简方案”的理论基础

(2011-04-05 17:14:13)
标签:

chomsky

最简方案

柏拉图问题

冯志伟

 

   http://s1/middle/72d083c7ga02856eab080&690  Chomsky

             

            Chomsky“最简方案”的理论基础

                                    冯志伟

 

    生成语法创立50年来,在句法理论模式方面经过几次重大的变化。不停顿地向新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赋予生成语法以生命活力的是生成语法的语言哲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人类知识的本质、来源和使用问题。

    Chomsky把语言知识的本质问题叫做“Humboldt(洪堡特)问题”(Humboldt’s problem)。德国学者W. Humboldt曾经提出“语言绝不是产品(Ergon),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Energeria)”,语言实际上是心智不断重复的活动,它使音节得以成为思想的表达。人类语言知识的本质就是语言知识如何构成的问题,其核心是洪堡特指出的“有限手段的无限使用”。语言知识的本质在于人类成员的心智/大脑(mind/brain)中,存在着一套语言认知系统,这样的认知系统表现为某种数量有限原则和规则体系。高度抽象的语法规则构成了语言应用所需要的语言知识,由于人们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些抽象的语法规则,Chomsky主张,这些语言知识是一些不言而喻的或者无意识的知识。我们应当把语言知识和语言的使用能力区分开来。两个人拥有同一语言的知识,他们在发音、词汇知识、对于句子结构的掌握等方面是一样的。但是,这两个人可能在语言使用的能力方面表现得非常不同。因此,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能力可以改进,而语言知识则保持不变。语言能力可以损伤或者消失,而人们并不至于失去语言知识。所以,语言知识是内在于心智的特征和表现,语言能力是外在行为的表现。生成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心智知识,而不是语言的行为能力。语言知识体现为存在于心智/大脑中的认知系统。

       语言知识的来源问题,是西方哲学中的“Plato(柏拉图)问题”(Plato’s problem)的一个特例。所谓“柏拉图问题”是: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明证是如此贫乏,而我们是怎样获得如此丰富和具体明确的知识、如此复杂的信念和理智系统呢?人与世界的接触是那么短暂、狭隘、有限,为什么能知道那么多的事情呢?刺激的贫乏和所获得的知识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呢?与“Plato问题”相应,人类语言知识的来源问题是:为什么人类儿童在较少直接语言经验的情况下,能够快速一致地学会语言?Chomsky认为,在人类成员的心智/大脑中,存在着由生物遗传而天赋决定的认知机制系统。在适当的经验引发或一定的经验环境下,这些认知系统得以正常地生长和成熟。这些认知系统叫做“心智器官”(mental organs)。决定构成人类语言知识的是心智器官中的一个系统,叫做“语言机能”(language faculty)。这个语言机能在经验环境引发下的生长和成熟,决定着人类语言知识的获得。语言机能有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和获得状态(attained state)。初始状态是人类共同的、普遍一致的;获得状态是具体的、个别的。语言机能的初始状态叫做“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语言机能的获得状态叫做“具体语法”(Particular Grammar,简称PG)。对普遍语法UG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具体语法PG的关系的研究和确定,是解决关于语言知识的“柏拉图问题”的关键。

       Chomsky把语言知识的使用问题叫做“Cartesian(笛卡儿)问题”(Cartesian problem)。基于机械论哲学的物质概念,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Descartes)认为,所有非生命物质世界的现象、动物的生理与行为、大部分的人类器官活动,都能够纳入物质科学(science of body)的范畴。但是,笛卡儿又指出,某些现象不能处于物质科学的范畴之内,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人类语言,特别是“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方面”,更是超出了机械论的物质概念所能够解释的范围。所以,对于语言的正常使用,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或机器的真正区别。为了寻求对于语言这一类现象的解释,Descartes设定了一种“第二实体”的存在,这种第二实体就是“思维实体”(thinking substance)。“思维实体”明显地不同于物质实体,它与物质实体相分离,并通过某种方式与物质实体相互作用。这一种“思维实体”就是心灵或者心智。语言知识的使用是内在于心智/大脑的,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很难解决和回答的。语言使用问题对于当年的笛卡儿来说是神秘的,目前对于我们而言也同样是神秘的。Chomsky认为,我们应当首先解决语言知识的本质问题和语言知识的来源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于语言的使用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Chomsky坚持认为,语言机能内在于心智/大脑,对语言的研究是对心智的研究,最终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大脑结构的研究。因此,生成语法研究在学科归属上属于“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最终属于“人类生物学”(human biology)。它实际上应当叫做“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这是生成语法与其他任何传统的语言研究的根本区别。生成语法追求的目标,就是在理想化和抽象化的条件下,构建关于语言和心智的理论,它期待着与主体自然科学的统一,生成语法通过抽象的关于普遍语法、语言获得机制、所获得的状态以及语言与其他认知系统的关系的研究,不管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都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这就是生成语法“方法论的自然主义”(methodological naturalism)。生成语法的这种自然主义的研究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Chomsky力图把对于语言、心智的研究以及对于大脑的研究统一在一个共同的理论原则之下,最后把它纳入自然科学的总体研究之中。

    Chomsky主张,语言是语言机能或者语言器官所呈现的状态,说某个人具有语言L,就是说他的语言机能处于状态L。语言机能所获得的状态能够生成无限数目的语言表达式,每一个表达式都是语音、结构和语义特征的某种排列组合。这个语言机能所获得的状态是一个生成系统或者运算系统。为了与一般人理解的外在语言相区别。Chomsky把这样的运算系统,叫做“I语言”。这里,字母I代表内在的(Internal)、个体的(Individual)、内涵的(Intensional)等概念。这意味着,I语言是心智的组成部分,最终表现于大脑的神经机制之中,因此,I语言是“内在的”;I语言直接与个体有关,与语言社团存在着间接的联系,语言社团的存在取决于该社团的成员具有相似的I语言,因此,I语言是个体的;I语言是一个函数或者生成程序,它生成一系列内在地表现于心智/大脑中的结构描写,因此,I 语言是内涵的。

    根据这种对于I语言的认识,Chomsky指出,基于社会政治和规范目的论因素之上的关于语言的通常概念,与科学的语言学研究没有任何关系,这些概念都不适合于用来进行科学的语言研究。生成语法对于语言的科学认识是内在主义(internalist)的,而结构主义语法则是外在主义(externalist)的。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方法,是在广泛搜集语言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切分、归类、替换等程序,概括出有关语言的语法规则。这些结构规则存在于外部世界之中,外在于人类的心智/大脑。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方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外在主义的语言观。Chomsky认为,根据结构主义语法的外在主义语言观,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揭示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不能解释人类语言知识获得的过程。只有内在主义的语言观才有可能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和解释人类语言知识的本质、来源和使用等问题。

       “最简单主义”(minimalism)是生成语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最简单主义可以分为“方法论最简单主义”(methodological minimalism)和“实体性最简单主义”(substantive minimalism)。方法论最简单主义是从一般性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和概念出发的,实体性最简单主义是就研究对象本身而言的。

方法论最简单主义要求人们在科学研究中创建最好的理论,而好的理论的主要标准就是最简单性。这种最简单性的表现是:在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小数量的理论原则和理论构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复杂性,消除冗余性,增加理论原则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构建最简单的理论模式和最具有解释性的理论;寻求理论的对称性和完美性。

       实体性最简单主义要求科学研究对象本身在设计和结构方面具有简单性、优化性和完美性。

       在最简单主义的思想原则下,生成语法的理论构建过程是一个逐步抽象化、概括化和最简单化的过程。

       在生成语法构建的早期,Chomsky就指出,虽然Humboldt在很早就认识到语言的本质是“有限规则的无限使用”,但是,由于当时缺少相应的技术手段,使得Humboldt的这种卓越见解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现代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为生成语法提供了有力的形式化描述手段,使得生成语法在表达形式上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一致。

    Chomsky在生成语法研究的早期提出的短语结构语法的生成能力过强,常常会生成一些不合乎语法的句子,违反了最简单主义的要求,于是他提出了转换的方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转换规则系统上,结果并没有达到简单化的目标,反而导致了规则系统更加复杂化,出于对最简单主义的追求,他采取了多种途径来限制和减少规则的数量,把生成语法的研究由规则的理论变为限制规则的条件理论;接着又由条件理论的研究发展到原则和参数方式的研究。

       在生成语法的原则和参数阶段,Chomsky提出了语法规则系统。这个语法规则系统由词库(lexicon),句法(syntax),语音式(PF-component),逻辑式(LF-component)构成。与规则系统相对应,Chomsky还提出了普遍语法的原则子系统,这就是我们在前面的博文中介绍过的管辖理论(government theory)、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X阶标理论(X-bar theory)、格理论(Case theory)、题元理论(θ-theory)、界限理论(bounding theory)和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在原则子系统的各种理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除了这些规则系统和原则子系统之外,原则和参数方式所研究和刻画的普遍语法模型中还有一些一般性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投射原则(Projection Principle)、准许原则(Licensing Principle)和完全解释原则(Full Interpretation Principle)。这些一般性原则比原则子系统更加抽象,更加理论化。原则参数方式研究进一步限制以至于彻底取消了具有具体语言特征的语法规则,把必须具备的规则在数量上抽象概括并缩减到最低程度,并且给它们赋予普遍语法的特征和意义,用一般的原则来解释具体规则的应用。

这些原则具有普遍性,含有一些数值未定的参数,参数的数值有个别的语言来选择和决定。

Chomsky给出了如下的“Y模式”图式,来说明语法的规则和运算的表现形式:

 http://s3/middle/72d083c7ga0288173c592&690             

                                   原则参数方法的Y模式

   

    由于这个模式看起来像一个倒置的英文字母Y,所以被称为“Y模式”(Y-model)。在Y模式中,(I)表示语法基础部分的短语结构规则,(II)表示转换规则移动-α,(III)是音位规则,(IV)是逻辑规则。应用规则(I)生成D-结构(D-structure);应用规则(II)生成把D-结构转化为S-结构(S-structure);应用规则(III)把S-结构直接转化为语音表现形式PF;应用规则(IV)把S-结构转化为逻辑表现形式LF。四个子规则系统的运算分别生成四个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规则(I)生成D-结构,规则(II)生成S-结构,规则(III)生成语音式PF,规则(IV)生成逻辑式LF。D-结构和S-结构是完全属于语言机能内部的,PF和LF分别与心智中的其他认知系统和信念系统形成界面关系(interface),一方面产生直接的声音表现,一方面在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中产生意义表现。在这里,D-结构和S-结构之间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字母D和S不表示任何深浅(Deep and Shallow)的涵义,它们只不过是语言内部机能的理论构件而已。语法规则把包含四个层次表现形式的结构赋予每个语言表达式,用公式表示为

 

       Σ=(D, S, P, L)。

 

其中,Σ表示语言结构描写,D表示D-结构,S表示S-结构,P表示语音式,L表示逻辑式。

   例如,句子“What is easy to do today?”的运算情况如下:

   首先,根据短语结构规则生成如下D-结构:

            [S [NP it] [VP is [AP easy [S NP[VP to do [NP what]]]] today]]

使用移动规则之后,得到如下S-结构:

            [NP what][S [NP it] [VP is [AP easy [S NP[VP to do [NP e]]]] today]]

应用逻辑规则,对于S-结构的逻辑式表现的解释是:

            For which x, it is easy [S NP[VP to do [NP e]]] today

这里, what被看成一个准量词,转化为for which的形式,约束着变量x。

    应用音位规则,得到S-结构的语音的表现形式是:

What is easy to do today?

    这样根据Y模式运算出来的结果,就是表层的句子“What is easy to do today?”

在D-结构、S-结构、PF 和LF这四个表现形式中,PF和LF与其他的认知系统发生外在性界面关系,D-结构与词库发生内在性界面关系,在整个的运算过程中,S-结构起着中心枢纽的作用。

在生成语法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Chomsky逐步地消除了语法理论模式中的冗余部分,最大限度地减少规则系统,最后终于在理论上取消了规则系统。进入原则和参数阶段以后,随着内在主义语言观的建立,Chomsky的研究开始着重遵循实体性最简单主义的原则,分析和探索内在性语言自身的简单性和完美性,生成语法的研究进入了最简单主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成语法从语言本身的设计特征以及它与其他认知系统的相互关系出发,消除了一切只是服务于语言机能内部的理论构件,使得生成语法的整体模式达到了空前的简单性和完美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