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遗落在内黄境内的黄河古堤】

(2018-08-06 19:09:11)
分类: 战史精选

                                        遗落在内黄境内的黄河古堤




   在内黄县城东南三公里,西长固村西头,有座白仙爷庙。庙的后面是隆起的土堆。虽然高低不平,还有土坑,但是它却历史久远,颇为珍贵,是内黄县境内唯一尚存的黄河古堤。

    内黄因黄河而得名,称“河以北为内”。内黄县志记载:内黄西汉汉高祖九年置县。由于黄河泛滥,县邑几经迁移,现在残存在内黄境内的“旧县”“故县”,佐证着历史的更迭。在东庄镇旧县的西南地,有一片偌大的槐树林,在茂密的槐树林里,有座千年古塔,据说是座唐塔,是国家级保护文物。当地人传说,那是座镇河古塔,并传有古谚:“老塔一塌,黄河回老家。”这里的“镇河”就是镇黄河 。人们在旧县挖渠时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文“西去黄河三十里”,真实地记载了黄河的滚移。

    内黄卫河以南十二个乡镇,地表土壤多为黄沙,称黄河故道。从西汉到北宋,黄河在内黄多次决口。西汉“王莽故渎”起于内黄。宋史《岳飞传》载:“河决内黄。”黄河真正离开内黄是宋金大定五年。黄河在内黄的痕迹遍布整个县域。在豆公、田氏、石盘屯的交会处,许多坑泽低洼地带就是著名的“黄池、黄泽”。而梁庄、中召的大吴、小吴就是黄河的津埽之地。

    内黄因黄河而得名的村庄比比皆是,北堤、小王固、大寨、杨固、长固、河村、渡店等,都是在黄河边筑堤、堆寨、固防形成的聚集地。2003年开挖引黄入内总干渠时,在梁庄镇三杨庄村发现的西汉时期“三杨庄汉代遗址”,近一步佐证了黄河在内黄的存在。这个中国的“庞贝古城”,将黄河流域汉代的农耕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中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的首次发现。

    内黄,这个以黄河定名的地方,不仅让我们溯源到古老,更因与黄河的结缘,让我们窥视到文化的幽深。在这块土地上行走,会听到脚下黄河的流淌。黄河泛滥曾经让这里的人们流离失所,遗存的沙荒也让内黄人民饱受艰辛。然而,正是面对肆虐的黄沙,聪颖的内黄人民从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就开始栽种枣树,防风固沙,因而成就了内黄42万亩大枣林的枣乡风景。

    由于近三十年的连年干旱,内黄已成为豫北最大的漏斗区。为了尽快补充地下水,内黄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引黄入内战略部署。直到2009年4月8日,当黄河水通过引黄干渠流入内黄这片古老的大地时,黄河又一次与内黄交融。经过十几年的奋战,内黄已经从新乡封丘和濮阳开挖了两个引黄口。

    站在这段唯一遗存下来的黄河古堤,禁不住思绪万千。看到古堤前香火笼罩的白仙爷庙,我想到,正是这座古庙才使这段古堤得以保存。只想在它的面前深鞠一躬,算作对庙神的感激,更是对古堤的敬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