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儿子和我
儿子和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1
  • 关注人气:2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来说说林格伦的“名人名言”

(2012-08-15 16:12:00)
标签:

教育

分类: 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会活动参与

也来说说林格伦的“名人名言”

一、关于“名人名言”

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无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林格伦

二、关于“林格伦”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Astrid Lindgren)林格伦1907年生于瑞典斯摩兰德省的一个农人之家。20年代到斯德哥尔摩求学,毕业后长期在斯德哥尔摩一家儿童书籍出版公司工作,1946年至1970年间担任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儿童部主编。1944年冬因滑雪伤了腿,养伤时写成了一部故事《穿长袜子的皮皮》,蜚声全国,继而蜚声欧洲以至全世界。

她的童话代表作《小飞人尼尔斯·卡尔松》获首次尼尔斯·豪尔耶松奖。1957年作品《米奥,我的米奥》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1958年,国际儿童图书协会授予她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1960年开始出版玛迪琴的故事。1963年开始出版淘气包埃米尔的故事。1966年,获德国青少年书籍比赛特别奖。1970年,获瑞典《快报》儿童文学与促进文学事业金船奖。1971年,获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1981年,出版长篇童话绿林女儿。1978年,获联邦德国书商联合会授予的和平奖金。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约80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发行,不少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她共为孩子们写了八十多部文学作品。1957年她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1958年获“安徒生金质奖章”;1971年获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瑞典文学院一位院士在授奖仪式上说:“尊敬的夫人,在目前从事文艺活动的瑞典人中,大概除了英格玛伯格曼之外,没有一个人像您那样蜚声世界。”舍格林出版公司还于1972年设立林格伦儿童文学奖,以纪念她的创作成就。 

林格伦于2001年1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她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病痛缠身,临终前的近一个月中又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最终未能治愈。

三、关于“名言解读”

作家林格伦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教育,要从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开始。

要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有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某种品德时,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要么过度保护孩子,要么过于死板地要求孩子。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从根本上说,都忽略了儿童的接受能力。这样做,一方面可能使孩子受到过分的限制,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或逃避父母的教育。同时,父母的过度限制或保护,还在悄悄地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你不能。当然,父母也要正视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同样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要深入了解他们,根据儿童的天性来教育他们。父母帮助孩子形成良好品德;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去培养。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为人父母者要考虑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要选择最适合孩子个性的方法来教育他们。

要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去培养他们。孩子的个性、年龄、生活环境、智能组合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以说教为主,要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爱运动,父母可以在运动中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有的孩子喜欢画画,父母可以考虑在画画的时候培养孩子专注的好习惯和专一的品德等。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能得到孩子的承认,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要让孩子多参与。有的父母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惰况下,给孩子定了若干个品德培养的目标,如尊敬父母、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父母们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孩子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现代人。但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的目标和要求孩子了解吗?理解吗?同意吗?制定这些目标的时候,孩子们参与了吗?

在教育中,儿童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也是儿童自主教育的基础。建议父母们在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最好能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培养目标。林格伦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无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当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把他们看做生活的主人,这样,您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关于“名言故事”的教育故事

“儿子,这就是模仿”

做老师,我只能说我还不合格。做了父母,更是觉得惭愧。

一想起刚开始工作的前三年,带了一届学生,我把它说成是对学生跟踪了三年。这三年班主任,我把它形容成是炼狱般的。身体累,心累,到头来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给自己留下。

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工作了三年,只是重复着同一件事儿三年,仅此而已。

好在,因为产假,休息了一学期,从此接连有四年没再做班主任,却又从此连续带上了九年的毕业班的教学,自以为自己还挺神气,仿佛脱离了苦海,有了自由。

而生命却不停息地驶上同一处,我的路在何方?因为我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儿子出生了,他的到来,为我的家庭带来了幸福,同时也为我倍增了烦恼:本来自己手头就有忙不完的工作,有了儿子,事事包办,还是培养他的独立意识,是不是我的苦役生活又从此开始?

读教育学专著,魏老师说,事事包办的老师,他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的,他本人也是最最愚蠢的。

谁愿做愚蠢的人?从07年开始,我班的纪律管理便学习起了魏老师的“写说明书”一法,一学期下来,还真见效了,班里任何时候的纪律好了很多,我也很少再因学习自习课上随意讲话,而大发雷庭了。

再后来,又试行了魏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一法,将班里所有的事儿实行包干制,每一位同学都有为班级服务的自留地,大家伙儿忙起来了,我也轻松了许多,有了更多时间找些谈心,班里的一切都在正常轨道上运转。

看着渐长的儿子,我也会想,未来的路得由儿子一个人去承担,我何不将此种管理班级的方法用到与儿子共成长上来呢?

就像今天上午,由于先生比较忙,一直没有时间顾及儿子学奥数。以往都是先生陪着儿子一起做奥数,他们爷儿俩一学就是半天。这倒好,儿子从此的依赖性也从此埋下了种子。

我看着书,看着一边的儿子无所事事,或是拿起儿童故事,随手翻翻,或是拿起身边的玩具敲敲打打。我随口说了一句:“爸爸今天没有时间,难道你自己就不能学吗?”他先是厥了厥小嘴,闷闷不乐地拿了书,在我的要求下,坐到了我的身旁,做了起来。

是啊,他毕竟才一年级,即将升入二年级,对于他,自学谈何容易?我注意着他,起先的两道题比较顺手,接下来一道题,只写了一个数字,便有些坐不住了。我不动声色地朝他看了看,他倒敏感,叽咕了一句,“人家又不会。”

坐一边的我,正好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模仿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的反应。模仿是动物与人类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于是,我对他说,“你可以模仿啊,狠狠地模仿,它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嘛。”

后来我又给他读了这段模仿的定义,奇怪,他倒听起来蛮认真的。真的很灵,接下来,他会一声不响地做着这一页所有的题目。最后,他会兴奋地跳起来,举起奥数书,向我们嚷嚷道:“肯定对,肯定对,我会写了,我会喽,我不要爸爸教了,我也会喽!”

天哪,我与先生都仔细看起来,果然全都做对了,任选一道题让他去讲,他讲的也是头头是道。我们给他鼓起了响彻全楼的掌声。

就这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却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我们做父母的,一边喊着累,一边却怎么也舍不得放下那个所谓的师道尊严。殊不知,既苦了孩子,也苦了自己。再将林格伦的这句话:“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无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慢慢咀嚼再咀嚼,真的是这样的道理。

一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咱该放就得放,无论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为人母者,为师者,更应当为着孩子们的未来多动些脑筋,多读些书。想必,这样说,不管过了多久,都应该是行得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