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诗歌(诗评)

(2016-03-18 12:25:33)

春天去哪儿了

 文/叶子

 

一、
一道封杀令 原野的绿色
就地封存
冬眠的秘语贴在额头
停止生长的大河
只有鱼儿睁着眼睛

春天去哪里了?
一群无家可归的叶子
街角啜泣
一棵老树 头顶乱蓬蓬的荒草
翘望失联的春天

二、

他走的时候  
老树一身盛装
归来时 雪水洗浴过的肌肤
皴裂  苍老  
枝条颤抖 伸开手臂拥抱
浪迹天涯的故人

带着久违气息的暖意  冲进窗子
至此  我相信
北国的初春 打开行装 
构思长篇巨著

 

  

                             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诗歌

 

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过程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诗歌是想象的果实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叶子的诗歌《春天去哪儿了》,从中体会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作者的想象和读者的想象审美互动过程。

这首诗分为两节,第一节由两段组成,我们读了就可以意识到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拟人需要想象,但需要强调的这首诗歌在拟写过程的超常想象。下面先看第一部分——

 

一、

一道封杀令 原野的绿色

就地封存

冬眠的秘语贴在额头

停止生长的大河

只有鱼儿睁着眼睛

 

“春天去哪里了?”

一群无家可归的叶子

街角啜泣

一棵老树 头顶乱蓬蓬的荒草

翘望失联的春天

 

   起句“一道封杀令”,是个比喻句,意象的指代意义很明显,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想象到严寒突降的生活现实。“原野的绿色”是实写,“就地封存”同首句一样,是严寒造成的结果。这两行写生活的现实场景,与后面的“冬眠”构成因果关系。“停止生长的大河/只有鱼儿睁着眼睛”是进一步展开,但大河停止生长和冰封下睁眼的鱼儿是对现实情况的具有想象力的描写。

    第一节的第一段就是这样想我们展开了一幅严酷的现实外部生活环境,当然这是大自然的轮回,所以在第二段中被风卷在街角的树叶要问,“春天去哪里了?”,这是叶子在问吗?当然不是,而是作者设问,所以紧接着让一棵头顶乱蓬蓬荒草的老树出面,“翘望失联的春天”。拟人只是修辞,目的当然还是写人,这后一句表达了在严冬里人们对春天的渴望。

    第二节与第一节表面看互不关联,但在同一主题下具有延展意义。我们来看这一部分——

 

二、

他走的时候  

老树一身盛装

归来时 雪水洗浴过的肌肤

皴裂  苍老  

枝条颤抖 伸开手臂拥抱

浪迹天涯的故人

 

这带着久违气息的暖意  冲进窗子

至此  我相信

北国的初春 打开行装 

构思长篇巨著

 

 

在第一段中出现一个“他”,我们不可单纯理解为作者虚构的人物,实际上这个“他”指代的是“春天”意象,因为“老树一身盛装”是夏季的景象,春天走了,夏天来了,可是春天归来时,老树被风雪磨砺过,头上顶着干枝荒草,树干呈现皴裂苍老,但他仍然伸开手臂拥抱远去归来的故人,呼唤了一冬的春天。

全诗的亮点集中在这一节的最后一段,这让我想起今天看到的一篇散文题目《春在冬深处》,于是我们在叶子的这首诗中也感受到同样的气息,春天的气息,

    北国的初春打开行装,开始构思长篇巨著。在这里象征意象十分明显,我们可以这样说,从开始的严寒景象切入,一个铺垫紧接又一个铺垫,然后镜头转换,春天归来,再到构思长篇巨著,至此,意象充盈,意境顿开,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这首《春天去哪儿了》就是这样,以充沛的想象,通过指代、比喻、象征和情境的创设等手法的运用,激活读者的想象,与读者共同抒写了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我们看到,想象力在诗歌中具有生命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