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泉有鳥道,行三里许为普济廢寺……』
清●【日下旧闻考】
2017年曾撰文《寻找湮灭的西山普济寺》及《寻找普济寺尊胜塔遗址》。
与友北京鬼見愁於登山寻古之途,多次过櫻桃沟,於水源头之上曾见有古刹之遗,后读《日下旧闻考》断定此处废墟应为古剎普济寺遗址。
其根据为《日下旧闻考》所載:『由卧佛寺殿右侧出小门数十步,有巨石突立,高可三丈,凿石为磴以上,为观音堂……度桥为隆教寺。泉从寺前度,泝泉行三里,上岭为五华寺,下岭复寻水行,再登一岭为广泉寺。循故道下復上得圆通庵,其右为太和庵,泉水源於此……度泉有鳥道行三里许,为普济废寺……』。
此处遗存恰与《日下旧闻考》所述相合,故疑此即普济寺遗址。
然尽管如此,惜当时无碑石可证,心中尚存猜疑。
日前於北植碑林得见一碑,观其碑额乃《普济禅寺碑记》。忽忆及曾於曹雪芹展览室院中夹道中曾见一碑碑首殘石,上书有住持僧等姓名。此石石貭与此碑相同断痕亦相吻合。
《日下旧闻考》載:『普济寺遗址尚存,有断碑一,明僧道深撰,正统十一年立』。可知清乾隆時寺已废,而此碑亦已断。
碑文载:此碑为『賜宝藏住持圆融□禅师播揚道深撰。』,『御用监中官阮公諱義号断云□□□交南之茂族人也,自幼选入内庭,素好佛乘,教门精通,而游於香山乡五华之西,喜其胜地,层峦巨壑,叠嶂悬崖,双涧交流,千岩毓秀,可为梵刹者也。遂捐己之财及募众缘,鳩工建造大佛宝殿、伽蓝祖师之堂、山门、天王之殿、禅堂、斋室、廊庑、庖湢。莫不备其□设庄严而甚,金碧皎辉,锺(钟)鼓供器之属一一皆具,□果树蔬木,灌溉而成□□者也,其额曰普济禅寺。又建尊胜宝塔一座□□左,兴工於正统八年,完於丙寅之秋命僧圆观以为住持』。
由此碑文可知普济寺由明太监阮断云出银,於明正统八年(1443年)始建,完工於正统十一年(1446年)。此碑立於『正统□□□五月五日』,似应为正统十二年五月五日。
得见普济寺之碑,可证所见遗址即明代普济寺也。
詩之以記:
毓秀积翠遮峰峦,
風袭衣襟欲醉酣。
荊掩殘刹掠野雀,
叹惜不復旧祇圆。
普济寺碑阳
断碑上部
碑阴
打鷹洼
2020年10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