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卢沟桥之西有古剎『大王庙』。
大王庙始建於清光绪二十一年,時值永定河治洪结束而建此大王庙。
光绪十九年永定河泛滥成災,直隶总督李鴻章奏报:『本年入伏后,大雨时行,河流涨发……五月二十八日起至六月初二日,河水陆续増长,拍岸盈堤……初八日以后,连宵达旦,大雨如注,提外沥水数尺。至十二日河水长至二丈三尺,已有全河莫容之势……浪高卢沟桥頂者丈余……』。
朝廷拨银治患,直隶总督裕禄奏报朝廷自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永定河抢办险工所用赈银事,奏折载:『共计四年拨用赈款银三十三万八千七百七十七两……并接展减坝簸箕及建立大王庙……。』。
奏折中对所建卢沟桥大王庙规模有载:『卢沟桥減水坝东建修大王庙一座。计修正殿三間,前接卷棚三间,两旁耳殿各一间,东、西配殿九间,配殿下毗连楼房各一间,山门楼房三间,内接戏楼一座。庙四面间段砌墙,大殿左右禅房各三间。庙东跨院盖上房五间,两廂房各三间,过庭三间。前院廂房各二间,大门三间,周围砌墙。东外院房六间,庙宇屋基下均筑灰土,装修塑画,油饰等工。共用银一万二千四百两。』。
直隶总督裕祿奏折中所述大王庙规模可谓甚为详尽。
今大王庙山门外墙之文保牌记为岱王庙似有误,『大』为多音字,一读为〔da〕,一读为〔dai代〕,民间俗称大王为dai王,裕祿奏折载亦为大王庙。而『岱』字是泰山独称,与治水无关,文保牌写成岱字似应有误。
今之大王庙为居民所居,山门尚存,山门为二层,上层为戏楼,已甚殘破,院內建筑虽多以改建拥挤不堪,但依稀可見昔日规模。
打鹰洼
2019年10月3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