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有彈琴峽,水流石罅,聲若調琴』。
清 ● 【日下旧闻考】
与友北京鬼見愁,昨行於居庸关弹琴峽寻古,於水关长城前得见石佛台,石佛台上有石像十余尊,除正中一尊为佛像,余皆为文臣武将之像,石像皆为元代石佛寺所遗,石佛寺毁於八国联军之焚,今石佛寺已择址重建,寺內供奉石佛五尊亦为元代旧物。
水关城关之左有詹天佑故居,詹天佑昔修建京张铁路租住於此。
此行非为登长城,而为寻古而來,遂先至『金鱼池』,『金鱼池』原在弹琴峽口,因修路被掩於路基之下,此池为择地重建,故老相传,昔之金鱼池有一大金鱼,甚有灵验,村民於干旱時尝祈雨於此,昔已无存矣。
过金魚池沿路而下数折,至弹琴峽,峽甚幽深,崖峰壁立,古人多有诗吟咏,清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有【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泠泠彻夜,
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是也,
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
人隨落雁西风。
喚取红襟翠袖,
莫教泪洒英雄。
弹琴峡古時山泉奔湧,水流石隙间叮咚作响,犹如琴声悦耳,明代诗人吳扩有过弹琴峡诗:
悬崖峭壁磴千盘,
峡里天光一线看。
绕涧琴声听不尽,
月明流水曲中弹。
诗中尽述弹琴峽之美。
弹琴峽隧道对面,山壁有小窟,窟内石壁镌刻弥勒佛祖之像,石窟拱券之额镌刻《弥勒尊佛》四字,世人将此列为关沟七十二景之『听琴弥勒』。
继沿峽而行,转而至一崖壁,崖壁镌『五貴頭』、『彈琴峽』石刻,落款为『邑人王福照書』,石刻左面为一摩崖碑,碑额镌『居庸關古蹟碑』,碑题为『居庸關重修關帝廟創建魁星閣囗囗碑記』,碑文记述清同治三年武状元黄大元重修关帝庙及創建魁星阁事之始末,由碑文可知此关帝庙『由來久矣,創於大元初年』,『至明万历四十年重修』,因碑文很多字迹漫漶,难以卒读
。
由光绪《延庆州志》记载可知『国朝重修關帝廟創建魁星樓碑——在州城南五贵山,貢生王榘曾撰文、頭等侍衞怀安黄大元倡修,保舉孝廉方正、武生杜诗總理,同治三年冬初立石』。
碑文落款为『大清同治三年嵗次甲午上元秋七月立石』,句中『上元』二字似应为『中元』,因上元为正月十五日,中元为七月十五日,下元为十月十五日。
摩崖碑之左崖壁有石磴十余级,其阶甚高亦陡,崖上有关帝庙遗址,爬至一半,为策安全而退,甚憾!
又《延庆州志》载『同治三年冬初立石』亦与重修碑『秋七月立石』不符,『延庆州志』记载似应有误。
过『关帝庙』摩崖碑及『弹琴峽五贵头』石刻,沿峽继行至『五郎像』,五郎像为后人附会楊家将的傳说而言。实为一石佛像。崖下今人建有砖阶,因无人管理,砖阶坍塌,攀於佛像前甚艰。
民间傳说五贵山原名五龟山,又名五鬼山,为元末明初火家五兄弟被冤杀而化厉鬼,於关沟作祟,村人雕佛像於崖壁以镇之,实为佛像以佑护村人行旅。
時已过午,遂自五郎像而返,至关沟『六郎影』,六郎影亦实为佛像。石像雕於山壁,其冠上雕有小佛,嘴角两頰有破损。佛像上端凿有人字石槽,当年应为殿檐以遮风雨。
元代诗人周伯琦曾有过居庸关诗:『绝壁云霞龛佛像,连廛鸡黍聚人烟』,又元代诗人袁桷有过居庸关诗:『居庸夾山僧屋多,鏨石化作金弥陀』,均可证『五郎像』和『六郎影』均为佛像。
此行只寻得关沟数景,余者尚待來日再访。
诗之以记:
居庸天险弹琴峽,
峰耸千仭一线狹。
飞泉无闻琴琮韵,
苍峰危耸林蔽崖。
层峦绵绵延幽燕,
叠嶂遥遥掠鹊鴉。
古來傳说多凄美,
至今犹唱念楊家。
古槐
金鱼池(异地重建)
听琴弥勒
弹琴峽五贵头石刻
石佛寺(重建)

石佛寺山洞(光绪三十三年)





六郎影
《延庆州志》
打鹰洼
2018年6月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