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明瑟之北稍西为文源閣,上下各六楹』。
清 ● 【日下旧闻考】
曾於文津街国家图书舘得见圆明園乾隆『御制文源阁记』碑,遂萌寻访圆明園文源阁遗址之意。
步入圆明園,迳向文源阁而行,过前湖经『九洲清晏』、『坦坦蕩蕩』,沿后湖而北至『濂溪乐处』,
复折而东至『水木明瑟』,继折而稍北则『文源阁』遗址。
文源阁藏书楼基址高台尚依稀可辨,藏书楼前有大片低洼之地,应为藏书楼前水池,与藏书楼隔水池相望则太湖石堆砌假山,假山虽已凌乱,但仍可见其大概,假山之坡下有巨石为玻璃罩所护,此石即为文源阁水池中所立名石『玲峰石』。
文源阁建於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御制文源阁记』碑载:『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民范氏天一阁为巨擘。』,遂命取天一阁之阁式建於紫禁城文华殿之后建文渊阁、承德避暑山荘建文津阁、圆明園建文源阁以貯四库全书。
乾隆在『御制文源阁记』中作记:『文之時义大矣哉,以经世,以载道,以立言,以牗民。』,对『经、史、子、集』予以详释:『以水喻之,则经者文之源也,史者文之流也,子者文之支也,集者文之派也。』。
文源阁前之『玲峰石』为一名石,石上镌有乾隆皇帝御筆『玲峰石歌』及朝臣应和之诗。
乾隆御制文源阁诗:
四庫蒐羅書浩緐,
構成層閣待諸園。
伋言凡事豫则立,
谢賦沿波討以源。
泉寫細渠落沼渚,
林依曲逕護庭門。
寧圖美景增游賞,
見道因文箇裏存。
由此诗可知编纂四库全书工程浩繁,乾隆命仿天一阁之制建文渊(北京紫禁城)、文津(承德避暑山荘)、文源(北京圆明園)、文溯(沈阳故宮)以藏之。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再做玲峰歌:
青芝岫及此玲峰,
二物均西山神產。
前後以徐胥致之,
束牲吿詎勞書简。
芝岫樂夀樹塞門,
玲峯文源峙溪堧。
岫横峯豎各適用,
造物生材寧可舛。
體大器博復玲瓏,
八十一穴過猶遠。
取自崇岡歴平野,
原非不脛實車轉。
豈其出於不测淵,
豈毀橋梁鑿城閫?
所幸在玆愧在兹,
作歌箴過非頌善。
此诗述文源閣之玲峰石与颐和園乐寿堂奇石青芝岫均產自京畿大房山,一横一竖,而玲峰石更远勝於青芝岫。
惜文源阁毁於英法联军之火,而玲峰石则毁於盗贼之手。
伫立遗基残石间,感慨万千,惜哉!痛哉!
诗之以记:
夏宮文源叹荒丘,
湖山倩影蕩然无。
一炬焚尽書万卷,
文源阁大殿遗址





文源阁前假山




乾隆御制文源阁诗

乾隆御制再作玲峰歌



破碎奇石玲峰石


现存于國家图书舘之文源阁记碑
碑隂
故宮文渊阁
日下旧闻考(存於国图)
文源阁记碑拓片(存於国图)

乾隆御制再作玲峰歌拓片(存於国图)

附錄:
御製文源阁記
藏書之家頗多,而必以浙之民范氏天一閣為巨擘。因輯四庫全書,命取其閣式以構庋
貯之所。既圖以來,乃知其閣建自明嘉靖末,至於今二百一十餘年,雖時修葺而未曾
改移。閣之間敷及梁柱宽長尺寸皆有精義,蓋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於是就御
園中隙地,一倣其製爲之,名曰文源閤。而爲之記曰:文之時義大矣哉,以經世,以
載道,以立言,以牗民。自開闢以至於今,所謂天之未喪斯文也。以水喻之,则經者
文之源也,史者文之流也,子者文之支也,集者文之派也。派也,支也,流也,皆自
源而分;集也,子也,史也,皆自經而出。故吾於貯四庫之書首重者經,而以水喻文,
願溯其源,且数典天一之閣,亦庶幾不大相徑庭也夫。
大清乾隆三十九年
嵗在甲午孟冬月吉
御筆
打鹰洼
2018年4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