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福寺,土人呼卧佛寺,已圮废……其西空壤有仆碑,文已漫灭……距碑数十武有塔,
形制如妙应寺白塔,而高稍逊……』
清 ●
【日下旧闻考】
京城之西海淀有古塔一座,现座落於中国国家画院之内。
久欲访之而不得入,日前复往,於其北面豪柏公寓院内只能遥见古塔塔刹部分,心有不甘,出公寓之院,按古塔方位进入一居民小区,终于於一居民楼侧夹道之內得见古塔须弥座以上部分。
古塔甚为精美,塔瓶眼光门处雕有佛像,宝像庄严,眼光门上端雕大鵬金翅鳥,眼光门两侧各雕羊、狮、象,金刚圈为六层翘角条石,十三天相轮为十一层石盘堆砌而成,相轮之上伞盖为铜制,雕成围幔之状,並雕有瓔珞,风吹围幔褶皺亦甚为形像,伞盖之上为宝瓶亦为铜制,宝瓶处围以飘带,整个伞盖和宝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此塔始建之年於史语焉不详,只《日下旧闻考》和《光绪顺天府志》略有提及:『今西直门外大街迤南有寺数椽,亦名资福,乃寺僧移棲於此而仍旧名耳。香炉一,款曰:资福寺永远奉佛,万历丙子仲夏铸……』,『……距碑数十武有塔,形制如妙应寺白塔,而高稍逊,中空为佛龛而无像设。南向门一,門额石刻云:多宝佛闻释迦佛说妙法莲华经故,千生少遇,万刼难逢,诸众同修共成佛果。壬寅仲春三日造』。此塔与史书描绘中空为佛龛及南向有门及门额不符,是否为乾隆朝之后修缮所至,则不得而知了。
由明万历《宛署杂记》载:『资福寺,在白纸坊,正统初年敇赐今名』,知资福寺於明万历前在白纸坊,而《日下旧闻考》载『……乃寺僧移棲於此(指西直门外大街迤南)』,据此推侧资福寺於明末清初由白纸坊『寺僧移棲於此』,並沿用资福寺之名。
而文中所述塔上石额为壬寅仲春三日造,壬寅年於明代为永乐二十年、成化十八年、嘉靖二十一年、万历三十年,显然此塔应建於万历三十年之前,而非资福寺之塔,因资福寺在万历時尚在白纸坊。
或许在资福寺迁來西直门外時,此处已有白塔庵,亦或朝廷专为圆寂高僧所建此塔。因未查到白塔庵之记载,只能做此推测。
另在海淀另有一白塔庵(已无存,只有地名留至今)位於双榆树附近距此白塔甚远。显然此白塔庵非彼白塔庵。惜此白塔庵於史无载,憾也。
浮图巍耸烁宝瓶。
日下旧闻考影印件(存於国图)

《光绪顺天府志》
打鷹洼
2017年10月2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