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各具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
(2011-08-03 10:23: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论文 |
专题九 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美术课程开发
(二) 各具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
主持人:苏美荣
各位老师,大家好!
通过上一讲,我们对家乡山东的地方文化资源和开发与地方文化资源相联系的学校美术课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这一讲我们就走进几所比较有特色的学校,看看他们是如何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来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的.
首先;请老师们欣赏潍坊市第十三中学学生参加潍坊国际风筝节的录像片段。
视频欣赏:潍坊十三中风筝放飞纪实
主持人: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看到了潍坊十三中的孩子们在潍坊国际风筝节上创造的一个奇迹,一百多个孩子亲手扎制染色的风筝飞上了蓝天,从孩子们的欢呼声及观众的赞叹中,我们也领略了地方文化走进校园,课堂传承地方文化的魅力。下面我们一起听听校长的看法。
校长访谈:潍坊13中校长谈13中风筝校本课程《一个都不能少》
主持人:校长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真正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孩子。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13中三位老师的课堂,看看他们是如何发挥个人特长、合作完成学校的风筝校本课程的。
课例欣赏:潍坊13中三位老师共同合作完成的风筝校本课程课例片段。(曹建毅《风筝知识》、花召勃《风筝扎制》、宋春梅《风筝上色》)
主持人:潍坊十三中的一个不能少,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风筝》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让我们领略了潍坊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说到潍坊,老师们估计还会想到另一种家喻户晓的地方文化种类,那就是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共称为中国三大年画产地的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在第一讲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潍坊杨家埠杨洛书老先生传承和创新潍坊木板年画的思想和做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潍坊第八中学季晓真老师的美术课堂,看看季老师是如何结合潍坊的年画资源来开发自己学校校本课程的。
课例欣赏:潍坊八中季晓真老师《潍坊年画》课堂录像片段。
主 持 人:季晓真老师虽然是一名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教师,但她在传承和发扬潍坊木板年画方面,却做了大量的工作,当然也来自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面我们就听听潍坊八中韩校长的看法。
校长访谈:潍坊八中校长介绍学校校本课程
主 持 人:看过了风筝都潍坊两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下面请老师们跟随我走进海滨城市青岛,看看青岛的老师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地方资源的。
课例欣赏:青岛即墨扬帆中学刘建宁老师课堂录像《田横祭海——做画馍》学生们制作环节录像。
主 持 人:在扬帆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做花馍》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认真投入的制作,看到了孩子们灵巧的小手和精美的制作,这些都是来自什么呢,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来在当地,因传统的祭海要用馒头等祭品,所以家家户户都擅长做大馒头,而且啊巧手还特多,下面就请跟随我们的记者走进田横百姓家把。
视频欣赏:《田横祭海馒头》
主 持 人:巧手的主妇们把寻常的馒头做成了工艺品,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继承这灵巧的制作并将其发扬创新。
主持人:今天,我们了解了潍坊十三中的《风筝》校本课程,潍坊八中的《年画》校本课程、青岛田横扬帆中学的《做花馍》美术校本课程,还有上节我们看到的潍坊市潍城区望留中学的《纸艺》校本课程,下面我们就请米海峰老师对这四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简单的点评。
现场点评米海峰:
潍坊十三中的《风筝》校本课程,以风筝为内容,以一个都不能少为理念,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这对弘扬当地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潍坊八中的《年画》校本课程,以年画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也是利用当地资源,发挥地方优势,使学生非常容易的与当地的艺人取得接触、相互了解,传承学习。
望留中学的《纸艺》校本课程,更是将群众们喜闻乐见的、经久不衰的艺术形式引入课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多的接触和传承这一民间美术形式。
青岛田横扬帆中学的《做花馍》美术校本课程,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形式。将非常就有民间特色的大馒头,引进课堂,使这种土味十足、民间味十足的民间艺术形式利用美术课堂得以了较好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这四项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做得很好,给我们做了极好的榜样,希望老师们动动脑子,看看当地的资源,看看可否有可以开发的资源,希望看到更多的充满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的出现。
主持人:今天,我们探讨了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美术课程开发这个专题中的第二部分“各具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通过欣赏四所学校开发的各具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让我们领略感受了丰富多彩的山东地方文化,米海峰老师对几所学校的做法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希望能给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以启迪,愿我们广大教师也能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出一批更具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来,为我们的家乡山东的发展做出积极地贡献。
思考题: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请你设计具有当地文化资源或地方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案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