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策略
(2011-08-03 09:47: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论文 |
专题四
第一课时
主持人:丁建国
初中美术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掌握一定基础造型知识技能,“通过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它充分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造型·表现”领域的划分涵盖了美术学科众多门类的知识与技能。在目前国内众多版本的初中美术教材中涉及了中国画、西画、版画、雕塑、漫画等领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且在这些大的门类下面又有若干小的类别。目前我省普遍使用的各种不同版本的初中美术教材中都尽量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初中生能普遍接受、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
由于初中学段课程设置的特点,特别是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较之于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它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请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教授谈谈他在初中美术教育方面的一些观点看法。
孔新苗:初中学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在脱去其稚嫩的绘画习惯,而新的美术知识技能还未建立,因此这个阶段造型·表现的学习首先掌握的原则是让他们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充分享受过程的快乐。教师应调动学生现有的造型能力努力掌握新的造型技能,在美术活动中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要把技术看的过重,应把感受体验生活,和造型表现的学习结合起来。在谈到美术教材的使用方面孔新苗指出:灵活的运用教材,适当的调整教材是可行的。同时对于造型表现中“表现”的内容、范围等问题时,孔新苗讲:对于不同造型基础的学生特别是造型基础薄弱的学生的“表现”都要加以引导,帮助其选择适合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也应进行多元评价,处理好技能与表现的关系。
新课标中指出“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在基础造型教学活动中,济南市汇才学校的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扎实有效地教学经验、方法。汇才学校位于天桥区的无影山,校内美术教学研究氛围很浓,任课教师不仅注重个人的专业化成长,而且在造型表现领域,二位美术教师的教学各具特色。王侠善老师的教学侧重中国传统绘画式的造型语言教学,注重学生对于“层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的培养。采用线条,运用遮挡关系创造物体的造型空间。他的这种方式源自传统绘画,简洁适用,特别适合于学生初级造型空间的学习。李伟荣老师西洋画典型的透视画法教学,重在运用实物创设浓厚的教学情景,使用一块简单的玻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奇妙的透视现象,并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较为准确的把握造型的核心——透视现象极其规律。用简洁朴素的方法解决了绘画造型空间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引发了学生对自然界各种事物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从汇才学校这些朴实有效的做法中,使我们感受到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形成学生用美术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画的学习,一般由临摹开始,然后逐步走向自由表现。这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笔墨当随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也逐渐变得灵活多变。今天我们邀请山东省商贸学校王宗建老师来共同探讨在初中国画教学中的一些规律。王宗建老师在山水画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并致力于山水画的创新实践,在国画山水画的笔墨耕耘中创出了一条“既具浓厚的传统意韵,又充满当代精神”的山水画法。在初中的中国画造型·表现为数不多的课时中,既要临摹、研习古人的传统教法,又不为古人固定的章法所囿,探索体现当代精神并适合初中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笔墨技法,这无疑是我们所有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王老师倡导简洁、明快、趣味性很强的山水画法,很适合初中生的国画课学习。他的绘画追求给我们广大的初中美术老师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在初中的国画教学中我们既是先生,但在推进国画创新实践中和学生一样我们都是小学生。
刚才我们观摩了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独特见解。从中感受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新的新理念、做法及其效果。体验“造型·表现”教与学充满辩证关系的思维方式。我想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谢思考与启发。
本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思考题:选择生动的案例,简述初中美术“造型”与“表现”的相互关系,探索“造型·表现”的教学的有效途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