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莱.阿曼——巡航马可波罗海上丝绸之路日志(12)

标签:
原创阿曼萨拉莱乳香谭先竹 |
分类: 自游行录 |
2019年3月22日
我们的游轮告别亚喀巴,在海上连续游弋了四天。海面上各种货轮、油轮排列整齐缓缓前行,平静中似乎隐藏着一丝不安;而游轮上每天是莺歌燕舞,一派歌舞升平。还好,一帆风顺,3月22日驶出亚丁湾,早晨8点钟抵达阿曼塞拉莱港。
塞拉莱是阿曼第二大城市,西面不远处就是战火纷飞的也门。登岸之后,发现这里出乎异常的平静,毫无紧邻战乱地区的紧张气氛。我们这次是与一对台湾夫妇拼车,开始了这座“陪都”的游览。称它是“陪都”,原因是阿曼在这里建有一座王宫,苏丹赛义德,常年居住在这里,而不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
(下图)大门紧闭的神秘王宫
阿曼的苏丹全名是卡布斯·本·赛义德,1941年11月18日就出生在萨拉莱,是赛义德王朝第13位君主。16岁赴英国学习,1964年返回阿曼。回国后学习伊斯兰教义和阿曼历史等。因不满其父统治,于1970年7月23日废黜其父,登基执政,他身兼首相和国防、外交、财政大臣。阿曼苏丹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低调,我们对其了解甚少。
不幸的是,在我开始写这篇游记的时候,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已经于2020年1月10日去世了,享年79岁。
塞拉莱城市不大,干净整洁。出租车司机阿里兼任我们的向导,谈妥价钱之后,就带领我们先后游览了王宫、大清真寺、香料集市、考古博物馆和马尔尼夫海洋洞穴景区。(下图)萨拉莱大清真寺
阿曼居民约40%从事农鱼牧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采石油,自然资源丰富,但因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发展相对也较缓慢,但仍算是一个较富裕的阿拉伯国家,人均JDP达20000美元。
据介绍,13世纪马可波罗就赞扬塞拉莱是座繁荣的城市。“萨拉莱的植被丰富和茂盛,沿着沙质的海滩蔓延,内陆有有茂密的椰林和香蕉园。尽管地处热带,但由于有季风的影响,这里泉水处处、绿意盎然。生产的作物有椰子木瓜、芭蕉等,并到处可以见到棕榈树和肥沃的农田。”
但是根据我所看到的情况,这些介绍有些言过其实了,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现在城外是满目荒漠,毫无绿色可言!而萨拉莱市中心的居民区,倒是显得和平富裕,街景市容颇为养眼。
萨拉莱最有特色的旅游点应该是马尔尼夫洞穴景区了Marneef Caves。我们要去观赏那里的海洋间歇喷泉 Sea geysers。
说到间歇喷泉,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腾冲大热锅峡谷中的地热喷泉了,整个峡谷烟笼雾绕,数不清的热泉横喷斜射,尤其在夜晚,灯火辉映,犹如仙境;还有新西兰罗托鲁瓦的地热间歇喷泉,脚下大地滚烫,空中水雾弥漫;都是在岩浆的作用下,不断有热水冒着蒸汽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尖叫着射向空中,形成壮丽的景观。
而马尔尼夫的海洋间歇喷泉不同,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汹涌的海水与炙热的岩浆相互对抗,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海岸地下洞穴,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在海风的推动下不断涌入这些洞穴中,逐渐形成强大的压力,最后爆发了,海水从岸边的缝隙中嘶吼着喷射而出,形成海洋间歇喷泉Sea geysers。
我们沿着海边栈道行走,海风呼啸,脚下在颤动,随着排排海浪涌来,岩石下发出沉闷的吼声,如牛吼似虎啸,听得令人毛发悚立后背发凉,突然,一股股水柱从脚下喷涌而出直入云天,颇为震撼!
近旁,海水喷涌,吼声震天;远处,碧海蓝天,黄沙浅湾,没有游人的嬉戏,没有城市的喧嚣。俯瞰海面,不时会有一群群海豚在海湾出现,追逐戏水,欢乐前行。
走进山下唯一的一家小酒吧,像往常一样,想要叫一杯咖啡,边休息边蹭网,不料年轻的老板红着脸说“对不起,这里还没有WIFI,
打算安装呢。”
阿曼的特产——乳香。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产乳香,但公认最好的乳香是阿曼所产,味纯色正,年产量达到7000吨。阿曼的乳香主要出产于萨拉莱以北地区。
古代乳香之路上的一些城镇早已被岁月所埋没,而如今,塞拉莱仍然是乳香的交易中心,城郊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香料交易市场Hafah Souq。
我不懂香料,2012年自由行,走到越南会安,那里是沉香的产地,满大街的小贩在推销沉香,我很难辨别真假,只是觉得那阵阵幽香沁人心脾。而这萨拉莱香料市场的摊位上摆着各种香料,看得我眼花缭乱,一时间也认不出哪是乳香,哪是没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料气味,浓郁得我都有些不适应了。
乳香是从一种奇特的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乳香树全是天然野生。说来也怪,越是干旱贫瘠的自然条件越适合乳香树的生长。阿曼南部的内格德高原正好满足这种树的奇特要求:粗糙的石灰石土壤,灼热的天气,还有清晨露珠的滋润。
这种芳香的树脂在古代需求量很大,据古代文献记载,巴比伦神庙每年要用去2.5吨乳香。《圣经》上则说,耶稣诞生时,有3名东方智者献给他黄金、乳香和没药。在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中,就有一个密封的陶罐,里面装有乳香,超过三千年依旧散发着香气。乳香被广泛应用在宗教仪式上,缥缈的香味把人们带入冥想的幻境,完成着灵魂与神的沟通。
在漫长的4000多年里,乳香贸易是阿曼的重要经济支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如今,位于萨拉莱以北40公里处,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的Wadi Doka Natual Park自然公园,以及生长在公园内的1257棵古老的乳香树,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印象中的阿曼人。
乳香的芬芳飘荡在阿曼城乡的家家户户,使阿曼享有“乳香之邦”的美称,它给粗犷淳朴的阿曼人平添了几分高雅的气质。说到阿曼人,我特别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出租车司机阿里。
在前往马尔尼夫洞穴景点的途中,一路上沙丘连绵,是典型的中东荒漠地带。我们的司机阿里却兴致勃勃,不断介绍着沿途遇到的畜牧场、骆驼群。他尤其对沿途闲散觅食的骆驼感兴趣,不时停下车,用他那蹩脚的英语喊着“北鼻噶麦勒,北鼻噶麦勒!baby
camel,baby
camel!”招呼骆驼过来让我们拍照。显然,他曾经是放骆驼的牧民,非常熟悉骆驼的习性。如今,阿曼旅游业兴旺了,阿里改行开出租车招揽游客,以此养活着两个老婆和五个孩子。他自叹生活不易,“I
have two families and five kids.”而每当用手抚摸着骆驼时,他眼里总会露出着慈祥的目光。
走近细看,阿里所说的baby
camel,不是小骆驼,而是怀孕的骆驼。环顾四周,简直是寸草不生,真不知道这些骆驼是如何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阿里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参观途中都不忘记要一天作五次祷告。到了景点,安排我们去游玩之后,他会开车找个僻静的地方,面朝麦加祈祷。
而他的质朴热情中又带着几分狡黠,开车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要去的几个景点和我们之间商定的车钱,“王宫、大清真寺、博物馆、间歇喷泉,80美元”,“王宫、大清真寺、博物馆、间歇喷泉,90美元”,不知不觉中阿里把车钱增加了10
美元。
为进一步了解阿曼的民族渊源、历史变迁,我们来到萨拉莱考古博物馆参观。
在人类历史上,阿拉伯人对天文学、数学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航海、造船业也很发达。古代阿曼是阿拉伯地区的造船中心。萨拉莱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转运港。来自古代中国的货物,由此通过海路和陆路运到西亚和欧洲。
博物馆中一幅巨大的壁画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画面描绘的是公元800年左右,阿曼使者前往大唐朝拜的场景。只不过,大唐的官员都被描画得毫无盛唐气势。尽管如此,壁画还是反映出了中阿友谊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阿曼的萨拉莱港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看来,阿曼人熟知这段历史,至今珍惜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近些年,为了维护海上贸易通道的航行安全,我国同其它很多国家都在红海、阿拉伯湾一带派出了护航舰队。各位朋友都知道,我国在吉布提 Djibbuti拥有护航编队的海军补给基地。
但是您一定不知道,从2009年6月起,我国在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舰艇,多次在萨拉莱港实施综合补给、人员休整,阿方默默地提供了大力协助。
阿曼这样一个小国,在大国博弈之间,低调地平衡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像荒漠中的乳香树一样顽强地生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