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先竹:华山攀爬记

(2011-06-12 11:45:20)
标签:

玉泉院

华山峪

南峰

2011登顶

 
 
华山以险峻称雄于世,山势俊俏,壁立千仞,自古就有华山天下险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多少年来,他吸引了无数勇敢者,不畏险阻奋勇登攀,身临其境去感受那山川的壮美。
今年五月,在云台山的茱萸峰热了热身,我们就赶到华山玉泉院,走华山峪,一鼓作气,登临南峰,一了平生之愿,也是给自己65岁生日留个纪念。
华山在隋唐之前,本无山路,前来巡游的秦皇汉武们,也就能在山下的西岳庙进行祭拜。自隋唐始,随着道教的兴盛,道徒们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近些年,虽然沿黄甫峪,建了索道直达北峰,但是徒步登山者,仍然是每天络绎不绝。人们踩着古人的脚窝,手攀铁索,行进在自古一条路上。
我和夫人中午时分从华山站打车来到玉泉院,就近找客栈住下。午饭前,先到街上转了一圈,了解情况。走进玉泉院,遇见一位英国小伙子,他独自一人从上海赶来爬山。午饭后,他两手空空地就出发了。第二天中午,在南峰下又遇见了他,华山自古一条路吗。两点多钟,一位广东青年下山了,他是昨晚上的山。小伙子人不错,据说刚失恋,显然是来登华山重振信心的。吃完饭,他脱去登山鞋弃之一旁,扔下登山手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乘车归去。华山给了他新的希望,新的视野?
傍晚,玉泉院前这条街逐渐热闹起来,各地来徒步登山的青年越聚越多,大家在沿街客栈吃饭,休息,买水,买手套等物品,做好爬山的最后准备。我住的悦来客栈也已经客满,但很安静,多少有些庄重与神圣的气氛。接近晚上8点钟,青年男女们陆续出发上路了。到了晚上10

点钟,街面逐渐安静下来。

我们听取了老板娘的建议,早点睡觉休息,待第二天凌晨再出发,虽然赶不上看日出,但路上安全,更可以好好欣赏沿途的景色。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心里踏实,一觉醒来接近凌晨四点。悄悄上路,街上静无一人。玉泉院寺观的大门紧闭,夜色中,我们看到观前一个大大的指路牌:登山英雄路——>。我一生从没把自己当作英雄,但此时心中却有几分激动,看一下表,时针正指清晨四点整。转到五龙桥售票处,轻轻敲了几下窗口,一位睡眼惺忪的女售票员递出两张门票,本以为半夜打扰了,想说句抱歉的客套话,然而抬头看,窗里一黑,那人又倒头睡了。这时,大铁门哗啦一响,守门人打开一扇小门。我赶紧说了一声谢谢,那汉子淡淡地答道:“整夜都有登山的”。我心中惊喜,夜幕之下,华山路上,英雄不孤独。
就这样,开始了我们攀爬华山的征程------5小时到达北峰;10个小时登上南峰;下午4点整回到玉泉院,全部行程历时12小时。虽说很累,但心中无比舒畅------65岁成功徒步攀登华山顶峰!
 
 

华山是道教名山,道观玉泉院位于华山峪口,是进山必经之地。

http://s6/middle/72cc74e9ta5806bc56bc5&690

华山门24小时开放,夜晚登山人比白天多。

http://s12/middle/72cc74e9t76f33e1a321b&690

 
五里关一带的山路有路灯,夜晚在静谧的山谷行路很凉爽,一路陪伴你的是潺潺的溪水声。

http://s13/middle/72cc74e9ta5807cd7cfec&690

华山峪奇石林立 ,遍布摩崖石刻,又有种种神话传说。

http://s8/middle/72cc74e9ta58083571cb7&690

陈抟(tuan)脱骨成仙处。夜色朦胧,也搞不清楚这位道长在哪个石洞里修身练法。

http://s11/middle/72cc74e9ta580b30c976a&690

http://s3/middle/72cc74e9ta580aeea79c2&690

 

太上老君欲劈山开路处,一凿下去,深不可测。

http://s9/middle/72cc74e9ta581d1219b38&690

华山五里关,入山第一关,这段路走得还满惬意。

http://s10/middle/72cc74e9ta580a1bcc889&690

http://s15/middle/72cc74e9ta58088317a8e&690

走过青柯坪,崖壁上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行者已经累了,可是真正要攀登的险要之处还在前面,是否知难而退?见到回头石,还真能激发出继续前进的动力。

http://s3/middle/72cc74e9ta58095e725d2&690

当年解放军智取华山的第一险要处-----千尺幢。凌晨静悄悄,还真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

http://s7/middle/72cc74e9ta5809af170c6&690

走到千尺幢,才知道手套的重要。石阶只能容下半只脚,把脚放稳,双手拉紧铁索,身靠石壁,两腿使劲,移步向前!

http://s12/middle/72cc74e9ta580a64a6a3b&690

爬过千尺幢,就到百尺峡。这百尺峡,石梯几近直立,下临绝壁,头顶惊心石,怎地一个险字了得!
 
 
群仙观最初为华山道姑修炼的地方,现在供奉吕洞宾。这吕洞宾唐朝会昌年间两次考进士不中。随后,抛却仕途,浪迹江湖。游历到华山时,遇到钟离权,传授给他长生之术。又寻访苦竹真人,领教了日月交并之法,得道成仙,是道教南北二宗的开山始祖。现在这里是个客栈。

http://s15/middle/72cc74e9ta580ee1aaabe&690

从群仙观上行便是老君犁沟。相传,原本无路,是老子李耳驾青牛扶铁犁破石成沟,为后来者开路。
故称老君犁沟。虽有老君辛苦开辟的石阶,现在也需默念下定决心向前进!——至于“离垢”的传说不够太上老君犁沟的传说浪漫。

http://s9/middle/72cc74e9ta580f4600388&690

出了犁沟门,迎面这垂直的石崖叫横翠崖。上面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其中“民族本色”传说是蒋介石1936年登华山亲笔所题。此地又名聚仙台,是黄帝会群仙之处。此处还有飞燕衔表之迷。香客在聚仙台抛撒黄表,黄表飞飞扬扬久久不落。便有燕子飞来,衔之而去。下次再登华山,我一定要怀揣黄表,抛撒一把!

http://s6/middle/72cc74e9te7709d3d4565&690

http://s15/middle/72cc74e9ta580fdbbd8fe&690

http://s3/middle/72cc74e9ta58101197e92&690

用时5小时,到达北峰了!啊,这里这麽多人!可是,他们都是坐缆车上来的。

http://s2/middle/72cc74e9ta5811b2cf8f1&690

http://s4/middle/72cc74e9ta5811fd8c363&690

http://s1/middle/72cc74e9ta5812dbd9a30&690

智取华山纪念碑。英雄的解放军八勇士从北坡奇袭敌顽的故事,给华山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http://s11/middle/72cc74e9ta58130b9062a&690

告别北峰,经擦耳崖向南峰继续进发。

http://s14/middle/72cc74e9ta5814047b4ed&690

《雨雾弧光》多在日月崖夏秋雨后清晨出现。此时,日月崖四周云渡雾飞,忽有几缕弧光穿过云缝雾隙,
自崖畔划过,刺目耀眼,使朦朦胧胧的日月岩上,石纹清晰可辩。弧光过时并无惊雷。不过,此奇异景象

苍龙岭,路窄,坡陡,风大,韩愈,一芥书生,倒不至于畏险大哭吧?

http://s6/middle/72cc74e9ta5815d305f85&690

爬天梯,越苍龙,翻过五云峰,终于来到金锁关了!关外就是尘世向往的天界,诸神所在的东、西、南、中四峰。

http://s1/middle/72cc74e9ta5817a18ac60&690

金锁关外,果真是奇花异草蔟路旁,苍松翠柏蔽日月,一派神仙境地!

http://s11/middle/72cc74e9ta58183b1fc7a&690

http://s7/middle/72cc74e9ta58186f7da26&690

登临南天门,该去朝拜玉皇大帝啦!玉皇大帝住哪?得走长空栈道。宋朝道士贺志真携徒弟二人,在南峰万仞绝壁上凿洞,历时40年洞成。内供奉玉皇大帝!

http://s5/middle/72cc74e9ta58195dd1bc4&690

不是累坏了,是吓坏了------

http://s7/middle/72cc74e9ta5819b889cb6&690

 
南峰揽胜。宋朝名相寇准诗曰:“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http://s14/middle/72cc74e9ta581b3aa093d&690

 

时候不早了,再享受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们准备下山了。

http://s9/middle/72cc74e9ta581ba579698&690

http://s16/middle/72cc74e9ta581bf0f0bdf&690

再见,华山松!我们再相见的时候应该是在......

http://s13/middle/72cc74e9ta581c228828c&690

 ——The end ——
(谭先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