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真的有必要举办残奥会吗?

(2016-09-07 16:31:50)

人类真的有必要举办残奥会吗?

2016-09-02   来源:四川残联微信公众号

 

       奥运会之后,是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运动会就结束了呢?别忘了还有残奥会,不过最近巴西曝出削减残奥会支出,可能他们的费用都用在这部里约残奥会的宣传片上了……

《我们是超人》

       非常高质量的一个宣传片,轻松又励志的风格,即使身体有缺陷,但不阻碍任何人去感受运动、享受运动。

       残奥会有冬季和夏季之分,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欧洲,由于战争出现了大量的伤员,有许多受伤的士兵和普通人试图重新参加滑雪活动,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夏季残奥会在夏季奥运会之后,也是4年举行一次。我们都知道许海峰赢得了我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其实在许海峰夺金的前一个月,我国就有两位盲人姑娘平亚丽和赵继红,分别夺得女子B2、B3两个级别的跳远金牌。

       其实残奥会的比赛项目,比奥运会分得更细致,比如乒乓球,比赛的类型上还分为站立和轮椅两大种类。

       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上,就邀请了一位特殊的乒乓球选手,Ibrahim Hamadtou。他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事故失去了两只手臂。之后学会靠用嘴控制球拍。他还曾与中国队的马龙打过友谊赛。

      如果说奥运会是全民期待的一场世界狂欢会,残奥会就没那么容易high得起来了 。

       上面的这次也不算小众看法,生活中确实很少有人主动去提及残奥会,电视媒体对于残奥会的宣传也大大不如奥运会。考虑到民众意愿,这也无可厚非。

  那么残奥会有没有举办的必要?

       小编认为是必要的。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每个人都享有运动的可能性,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而不受歧视。即使是不健全的肢体,但依然可以享受运动。这么看,残奥会是不是比奥运会更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会有的体育项目是为了突破人类极限,但残奥会的举办就已经证明人类肢体、五官是否健全并不妨碍人类追求运动的可能。这也是一种突破。残奥会的举办更是鼓励残疾人参与运动、积极面对生活。从这点上,残奥会的举办就很有必要。

       比如下面一个视频,主角是Matt Stutzman,他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获得射击银牌。同样是无手臂的弓箭手,但视频中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因为没有手臂而难过、沮丧,相反他非常努力,享受比赛、敢于自嘲。视频中,他还教大家如何使用弓箭,并射击。

       不管是什么人,身为一位运动员,去练习自己的项目都是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不管是冲着金牌,或者是为了站在世界最高的赛场。他们都值得尊重。

       而对我们来说,残奥会只是一场有些特殊,但同样热血的运动会,不是吗

小知识:

      除了残奥会,还有为全世界智障人士设立的特奥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以及聋奥会,比赛项目和健全人的比赛项目差不多,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自行车、体操、游泳等。有区别的是,选手在起跑时不用发令枪,而是用旗子来指挥。

       来源:微信公众号“蛮牛工作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