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早在《悟空传》要被拍成电影的消息出来时,我就倍感期待。
当初阅读《悟空传》的小说时,脑海里就翻涌过多个帅酷的画面。所以,得知《悟空传》电影立项,想到自己在文字中看到的那个无畏无惧的悟空要变成电影画面呈现在眼前,内心就有一股激动。
这本写于17年前的小说,一经发表,就红遍网络,被封为当时的“网络神作”。出版之后,迅速成为畅销书籍,并制造了现象级的“爆红”盛况。整个17年间,这本15万字左右的小说,一版再版,加印150多次,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IP。
这样一个优质IP,被改编成电影,是一种必然。只是,影像化的《悟空传》会是什么样子?那个斗破苍穹的孙悟空会是什么样子?那个满心疑问的唐僧会是什么样子?那个痴情于阿月的天蓬元帅又会是什么样子?
很激动,也很好奇。
https://pic4.zhimg.com/v2-3fbbb072e0712ed9605eae57f4ffbc6f_b.jpg
看完郭子健导演的电影版《悟空传》,坦白讲,原先的好奇虽然得到了满足,但却萌生了一些疑问:怎么和原著不大一样?为什么完全没有唐僧?
是的,在不剧透的前提下可以告诉你的是,电影版《悟空传》和原著是不一样的:它的故事时间有所提前,更像是《悟空传》的前传;它里头有我们喜欢的孙悟空,有变成猪八戒之前的天蓬元帅,有阿紫、有阿月、有卷帘、有杨戬,甚至还有萌萌的哮天犬,但是,没有唐僧。
对于非原著粉的观众而言,电影版《悟空传》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
https://pic4.zhimg.com/v2-710190f3c053c1ac7fe895862eaf58eb_b.jpg
它有着星光璀璨的演员阵容:彭于晏、倪妮、余文乐、欧豪、郑爽、乔杉、杨迪、俞飞鸿(特别演出),这样一个班底,既不缺实力,也不缺号召力。
彭于晏质感十足的帅气,让观众心目中的孙悟空有了眼前一亮的崭新形象;余文乐的冷酷与好身材,让杨戬也有了一番令人欢喜的模样;倪妮的俏皮、欧豪的深情、郑爽的天真、乔杉的搞笑、俞飞鸿的蛮横霸道,都会让熟悉《西游记》作品的观众,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它的叙事有着标准的商业片叙事特点,剧情方面遵循了经典的三段式结构:开场近20分钟的时间里,依次让主要人物出场,介绍各个角色的背景与关系;从天机处的打斗到花果山的凡间体验,则将人物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且制造了戏剧冲突;到最后长达30多分钟的终极大战,则将原有秩序打破,将故事推向高潮。
观众可以在简约流畅的叙事中,享受一种轻松的观影体验,虽然有些地方的节奏有点失控,但整体还是中规中矩。
它在特效方面的表现也称得上国内电影工业的高级水准。从天庭到花果山,从磅礴大气的山脉到浩瀚无垠的云海,从孙悟空炙热滚烫的金箍棒到天蓬寒光闪闪的星月弯镰,从学院风十足的天机处到造型奇诡的终极大战,影片用特效呈现的诸多场景、武器以及动作效果,都足以让观众在影院收获一种震撼感。
可以说,《悟空传》做到了一部商业片该有的样子,尽管存在瑕疵,却仍然可以揽获不少观众的喜欢。
但对于原著粉观众而言,电影版《悟空传》可能会像我一样心存如前所述的那些疑惑,甚至情绪激动者会觉得,这部电影和小说并无关系!
https://pic2.zhimg.com/v2-b00363a9401de3ec443655ea86d12891_b.jpg
真的是这样吗?我试图从电影改编的角度,去思考与衡量电影如此做的原因。我首先想到的,是作为读者的导演郭子健,他个人对《悟空传》的理解会是怎样的?在香港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对内地网络文化输出的小说,会否有一些认知上的差异?
在看到导演的一个媒体采访之后,这些疑问消除了。虽然郭子健导演接触《悟空传》的时间略晚(筹拍《西游·降魔》期间看的),但他的感触却很深,他感觉书中每一句话都像从他心里跑出来的!从那时候起,他就想要把这本书拍成电影,并且指定原著作者今何在参与创作。
书迷担当导演,原著作者担纲编剧,故事层面应该是可以实现很高还原度的。但两位创作者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想一味地照搬原著,而是想做一些创新:基于原著小说的人物性格和精神内核,创作一个前传,讲孙悟空还没有成为齐天大圣时的故事!
这多少能解释为什么电影会和原著有不一样了,只是,于书迷而言,难免就会产生类似我前面提及的疑问。但如果基于两位主创这般的初衷再去看待电影,就会觉得,这部“前传”故事也还不错。它是完整的,并且有足够的可续空间,为续集做了很好的铺垫。
原著作者今何在曾经在采访中就说过,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悟空:愤怒的悟空,无奈的悟空,自嘲的悟空,绝望的悟空,深情的悟空。“因为我其实只是在写一个人,一个普通人。人们都会从这只猴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正是因为今何在写了一个“人化”的孙悟空,才深受那么多读者的喜欢。
而在今何在最近一篇关于《悟空传》的文章里,也阐述了自己在改编创作中的一些思路,不得不说,今何在的脑洞也是够大的,估计看完他那篇文章“正解”的观众,对电影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郭子健有着自己的理解,他看到的悟空是什么样子,反映到电影里就会是什么样子。通过电影我们不难看到,导演抓住了《悟空传》小说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内核,就是那股不受约束、追逐自由、敢于挑战的“悟空精神”。如此,才会让一个几乎重写的《悟空传》故事,照样能让人看得很燃、很热血甚至很感动。
https://pic4.zhimg.com/v2-9ba36331f6bcee55827325f4e9987713_b.jpg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到的是,小说《悟空传》本身并不具备太强的电影改编基础。它最吸引人的,是今何在那种对典型化、脸谱化的角色形象所做的颠覆式的转化。在他笔下的《西游记》主要人物们,不再只有正义和英雄,而是会有一些人性冲突的“反类型”的元素存在。这极大地增加了读者对人性、生命、信仰、价值等哲学命题的认知与理解。尤其是悟空那种挑战神权、反对制度约束的性格色彩,让人们倍感热血沸腾。
而小说对爱情的着墨,也让《悟空传》变得更加全面且世俗。他们不再是有道德戒律严格约束的“圣徒”,而是有七情六欲甚至爱得死去活来的“凡人”。小白龙对唐僧的爱,阿紫对悟空的爱,八戒对阿月的爱,都被今何在写得分外感人,甚至刻骨铭心。
但这样的小说其实很不好改编,因为它太意识流,太散文化,关键是,小说《悟空传》的叙事本身就很跳跃,时间线一会儿在500年前,一会儿在500年后,充满大量的拼贴和闪回,且格外强调“因果”,一旦不够专注,就很可能陷入一种“乱境”。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郭子健和今何在对故事的调整,就比较好理解了。整体看来,导演对电影故事的处理很标准,既很好延续了小说里头那种热血的精神内核,又继承了小说对爱情的表达。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也非常鲜明,每一个人物都得到了影像表达的照应。
如此这般的一番梳理,我才接受了电影和原著的这些不一样,也理解了为何会没有“唐僧”这个角色——要见到他,估计得到《悟空传2》了吧?
这一部《悟空传》,其实更多的还是表现“石猴”孙悟空。那个上天入地、自由不羁的孙悟空,那个想要打破天机仪让凡人能够自己掌控命运的孙悟空,被彭于晏赋予了一身帅气,却也拥有了更为具象的不屈斗志。
他还是一副桀骜不驯、玩世不恭、自由不羁的模样,上天入地,无畏无惧。
https://pic2.zhimg.com/v2-ea3f91ece6061b2568c6ffbb6917c1f9_b.jpg
这样的悟空让我们感到很燃,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年少时候,那些热血的、勇敢的甚至有点中二的年纪。那时候的我们,也不知天高地厚,也自以为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实现。渴望拥有孙悟空那般的能力,披上帅酷的披风,拔出拉风的金箍棒,所向披靡。
年长一些,我们也仍然会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的梦,可以爱很多的人,可以执着,可以不妥协。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事越多,体验的生活越多,就渐渐收敛起原先的玩世不恭,克制起原先的不管不顾,逐渐世故,逐渐沉稳,也逐渐麻木。
那些年少时的热血干劲,成了酒桌上摸着肚子的尴尬自黑;那些抱负远大的梦想,成了深夜里强撑睡眼的一声叹息。或许,每个人出生时都曾那么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这世界就是简简单单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https://pic1.zhimg.com/v2-29154d7b56d30da3e598fc8478c4a530_b.jpg
我会因为原著版《悟空传》里,玄奘那句“我要让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而热血沸腾,生出一股冲天一般的勇气。
也会因为电影版《悟空传》里,悟空那句”就算再花三千年,三万年,我也不会认输!”而再次感到很燃!
只是,我们难再像悟空那样,燃三千年,三万年。要么渐渐学会了妥协,要么渐渐学会了克制,因为生活啊,它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PS:由于电影上映前泄露了未完成的版本,一些观众看完之后很是失望,在一些评分网站给出了带有情绪的差评,甚至还一度发出质疑、谩骂主创的评论。这样的行为实在非常不妥,客观、有价值的批评当然是很值得尊重的,但若是基于泄露版发出的谩骂,就显得很不得体,甚至很暴露自己的素养了。你可以不喜欢,也可以不认同,但不要失掉基本的尊重。
P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首发于【木易电影】,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