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电影结束时,银幕上打出一行字:In loving memory of Leonard Nimoy。
作为一位《星际迷航》的普通影迷,我被那一行字所代表的意味所触动,坐在影院座位上感动不已。我想,资深的《星际迷航》影迷看到这一幕,大概内心会泛起更大的波澜吧。甚至,鼻子一酸,眼中泛起泪花。
这一行字,是对逝去的演员伦纳德·尼莫伊的一种致敬,因为他是最早的那个史波克,那个在热播了几十年的美剧《星际旅行》里的史波克,那个重启电影《星际迷航》里来自未来的老年史波克,那个,发明“中指和无名指分开,掌心朝外”手势的,史波克。
https://pic2.zhimg.com/4a8907aaa0e3a9ad4e998c4c5e43cbcd_b.jpg
伦纳德·尼莫伊饰演的史波克,是大多数《星际迷航》影迷心目中的经典。说“看着他演的史波克长大”的影迷肯定不在少数,而伤感的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看着他饰演的史波克长大的同时,他自己也在长大,变老,直到逝去。2015年,这个塑造了近半个世纪“史波克”形象的好演员,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许多人为他的逝去感到悲伤,这种悲伤不仅仅是对生命逝去的一种惋惜,还有他曾给大多数人带来的珍贵记忆所涵盖的深沉情感。所以,当这一句致敬的话语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为之感动。也许,只有对《星际迷航》有着非凡情结的观众,才更懂得这种致敬带来的情感触动吧。
https://pic3.zhimg.com/ac4e3df59b445f72b43d148b8da057d2_b.jpg
但《星际迷航:超越星辰》带来的泪点冲击并不止这一个,紧随“In loving memory of Leonard
Nimoy”之后的,是一句这样的话:For Anton。
这八个字母的份量实在太重了,以致于,让每一个知晓其意义的人忍不住落下泪来。因为Anton这个名字背后所裹挟的悲伤甚至比伦纳德·尼莫伊还要沉重:在电影《星际迷航》三部曲里饰演切科夫一角的安东·叶利钦,没有等到他所参演的电影《星际迷航:超越星辰》上映,于一次意外的停车事故中,不幸离世,年仅27岁。
https://pic1.zhimg.com/3e3421fb8080226f8426638405ef03ac_b.jpg
有关这件不幸的消息于北京时间6月20日发布于各大媒体,不少人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时,都表达了悲伤的情绪。要知道,就在一个月之后,安东·叶利钦参演的《星际迷航:超越星辰》就在北美上映。但他没能见证自己的影片上映,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这部电影成为他最后的一部作品。
几乎所有喜欢《星际迷航》的观众都会对这个俄罗斯裔的年轻演员感到印象深刻。在J·J·艾布拉姆斯重启《星际迷航》电影之后,这位口音独特、眼神机灵的小伙子将影片中担当企业号领航员的切科夫演绎得活灵活现,既有萌得可爱的喜感,又有不卑不亢的忠诚,叫人喜欢。
https://pic3.zhimg.com/75b219abaac193246dde11378c0866a6_b.jpg
在《星际迷航:超越星辰》里,他再一次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演出。只是,当你一想到这样一个有着天真与踏实性格的角色扮演者已经英年早逝,你就难免会在银幕上看到他出现时,感到一种惋惜的心疼。
所以,当影片在结束时打出那个“For Anton”时,会有人瞬间泪崩。
https://pic2.zhimg.com/ccc39626a6a57207dcbdd66e2b8f1189_b.jpg
这是影片《星际迷航:超越星辰》在结束时给到观众的两大“触动”,当影院的灯光亮起,首映礼用过的展板、海报被撤去,观众起身慢慢退场,刚刚沉浸在浩瀚太空世界里的我们又回到现实。一切那么虚幻,一切,又都那么真实。
在影片开始之前,导演林诣彬携主演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图、佐伊·索尔达娜、西蒙·佩吉等人亮相影院,接受全场观众的欢呼。而在影片开始之后,几位刚刚还在眼前挥手致谢的演员出现在大银幕上,以一种大多数人熟悉的姿态出现在企业号里,告诉我们,探索太空的旅程,又一次开始了。
https://pic2.zhimg.com/60c86d9cb996a65eec5267cadcf19c0d_b.jpg
浩瀚无垠的太空,神秘未知的宇宙,陌生存在的星球,在影片特效的烘托下,被展现得如梦似幻,让观众如临其境,体验着宇宙自古以来带给人们的震撼想象。可以说,影片在技术层面上展现的每一个画面都很有水准,无需赘言。尤其是企业号两次与“蜂群”战机展开战斗时,那种激烈、紧张、刺激的感觉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暗呼过瘾。
而在影片故事上,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星际迷航》系列“探索太空”的魅力之余,那融入其中的关于人性的思考。
https://pic2.zhimg.com/ec49767b9807029dffc5e2dd0183394d_b.jpg
当柯克船长带领他的船员们再一次出发时,透过宏大的起航场面以及雄壮的音乐,我们便知道,他们又要开展一次充满冒险意味的探索之旅。在遭遇如同蜜蜂群阵的战机攻击之后,他们在陌生星球的探索之旅又增加了自我营救、协同战斗等一贯的星际元素。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船员们的“迷航”只是物理层面上的迷航,而反派克劳的“迷航”则成了人性层面上的迷航。
https://pic4.zhimg.com/dc09ac64b83cc4591da4fa456971ba6b_b.jpg
尽管故事的套路化依旧明显,作为观众,你还是会被其中的剧情所吸引。尤其对于没有多少了解基础的观众而言,影片的反派会是支撑剧情悬念的主要元素:他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两个这样的疑问会将观众的心弦轻易撩起,而随着影片的进程,看到反派克劳露出真面目之后,才会明白,这其中原来浸透着人性的“迷航”。
https://pic3.zhimg.com/560876e266fee8ea8bcde75fd5ddec22_b.jpg
克劳作为柯克船长一行人的“前辈”,是肩负着探索太空使命的早期成员(未免剧透,不说太多)。从积压在内心的忠诚与希望,到附着于全身的复仇与绝望,所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便是“舰船的迷航”向“人性的迷航”的转变。而柯克船长与史波克他们一同奋力救赎的,不仅仅是星球,还包括了自我。
https://pic3.zhimg.com/546de2d89b58450a09d3b017adcac302_b.jpg
或许,《星际迷航:超越星辰》仍然有不少值得资深影迷诟病的不足,但对于影片整体而言,其精髓还是没有过多的偏离《星际旅程》时期所围绕的关于“探索太空”与“探究人性”的主题。这太重要了,要知道,人们之所以那样热爱《星际迷航》,更多的就在于其所探讨的这两个主题,是人们望向星空与望向自己的理由之一。
https://pic2.zhimg.com/61c38d105fcabf2a5076b34c34d6a08d_b.jpg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莫过于结尾处用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击溃“蜂群”敌机的桥段。那简直太有想象力了!当"Let's make
some noise!" 这句台词出现时,每个观众可能都会有一股激动吧。
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响起,是影片对“让我们制造点声响”做出的反应;而前文所述那两行字幕的出现,则是影片对两位卓越演员做出的致敬。正值《星际迷航》五十周年纪念,影片对演员的这种看似微小的举动,恰恰也反映了这样一个系列所具备的一种温暖。
献给值得怀念的人。
https://pic3.zhimg.com/4d75494685c02ba027a76f9b8e42fc1a_b.jpg
PS:文章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公众号【木易的岛】(muyidd2015),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