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男女之间存在纯粹的友谊吗?
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男女关系:彼此了解,知道对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彼此照顾,平日里嘘寒问暖,困境时悉心照料;彼此信任,即可在长夜里倾诉最私密的心事,亦可在清早间哭诉内心最难过的痛苦......在彼此面前,能放肆的笑,能恣意的哭,需要时能陪伴,聊天、喝酒、逛街;不需要时能远离,谈自己的恋爱,忙自己的工作,彼此互不打扰。
在这样的男女关系里,彼此是朋友,是闺蜜,是哥们,甚至是灵魂知己。是纯粹的友谊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彼此的情感投入都比较浅时,双方都会有所克制,再熟悉、信任,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暧昧,也不伤害,各自有着各自的情感生活。这种关系,是可控的,平淡如水;情感投入得比较深时,即便双方也有所克制,彼此都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却因为投入的情感足够深厚,会变得不可控。一旦突破了那层友情的隔膜,便会热烈起来,再漫长的时间,再强大的阻碍,都挡不住彼此在一起。
可控的友谊,会存在知己;不可控的友谊,要么连朋友都做不成,要么水到渠成,变为爱情。
关于这一点,罗伯·莱纳在他的电影《当哈利遇到莎莉》里有探讨过,男女主人公通过偶然的相识和相知,渐渐产生情感,尽管这期间各自有着各自的爱情与婚姻,甚至也不乏争吵与分开,但在十二年之后,两人从友谊发展为爱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https://pic4.zhimg.com/96860bce0cd43919170fa47a6bddbde3_b.jpg
罗勒·莎菲在电影《一天》里也探讨过,时间更为漫长,在长达二十年的拉锯里,男女主人公在每年的同一天里以友人的身份聚散,彼此分享着人生的苦辣酸甜,彼此又过着各自互不相干的生活。兜兜转转多年之后,两人终于直面彼此的情感,走到了一起。
https://pic3.zhimg.com/78aeac6dde8f634c99d9856455fae902_b.jpg
文章首次执导的电影《陆垚知马琍》,也是对上述男女关系的一种探讨。尽管大多数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关注小于对导演本身的关注,但既然是评价电影,过多地谈论导演个人电影之外的东西,显然不大合适。我们不妨暂且抛开对导演个人的讨论,只说说电影本身。
电影《陆垚知马琍》探讨的话题和前面提到的两部电影类似,其内核都集中在男女关系里的友谊与爱情。虽然在质量上,本片可能没有上述两部电影那般具备成为经典的潜质,但作为导演处女作,其水准还是算得上中规中矩的。
https://pic2.zhimg.com/ea203d538f2edbc639d07876f34ed0d9_b.jpg
比起大多数利用明星效应制造吸引力而故事却显得残缺不全的国产电影而言,《陆垚知马琍》的故事是相对完整的。通过不同时间节点发生的故事来描述男女主人公情感的演变,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长达三十多年的漫长纠葛。
包贝尔饰演的陆垚打小就怂,宋佳饰演的马俐打小就招人喜欢,陆垚打小就喜欢马俐,但从来不说。到了大学,陆垚还是怂,还是喜欢马俐,还是不说,鼓足勇气想亲一下马俐,却被摔出一道伤疤。工作了,恋爱了,分手了,时间在流走,年龄在增大,怂劲还是没少,再次见到马俐,还是很喜欢,还是不敢说。终于说出来了,却又被伤到了,狠下心不去想了,内心却又放不下,再次遇见,时过境迁,不变的还是对马俐的喜欢,以及不敢说也不敢“做”的怂……就是这样一个拉扯、纠葛的情感演变,在三十多年的时光中,经历了太多的浪费与错过,最后还是由友谊发展为爱情。
https://pic2.zhimg.com/b98971150a7a563b1bfdbb31cb836f61_b.jpg
你瞧,这故事并不复杂,主线简单而完整,不至于难堪。而文章在处理这个故事的时候,并不拘泥于简单的按时间慢慢推进,而是采取了倒叙、插叙等方式,这多少显示了文章在导演层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当然了,也不乏批评者认为这样的叙事手法过于炫技,显得用力过猛。该怎么说呢,先不管这种技法够不够炫,单就对影片故事的讲述来说,能够很好地交待剧情,就是一种丰富。
同样的故事,用不同的叙事方式交待,能制造不一样的效果。也许有些观众会觉得稍显凌乱,但如果有看过前面提到的《当哈利遇到莎莉》以及《一天》,就会比较好接受这样的叙事和剪辑方式。这种叙事手法有时候会带来一些观感上的情绪变化,比如片中包贝尔扔掉的手机,观众在扔掉的时候可能会带有一种同情陆垚而厌恶马俐的情绪,但在后来交待出手机扔掉之后呈现的内容之后,或许又会产生一种同情马俐和惋惜陆垚的情绪。并且,类似于这样的情绪变化,往往能触发观众的共鸣。
https://pic2.zhimg.com/5b1e80de3575982a5e64137a3f4b15d1_b.jpg
此外,本片对于角色人物的塑造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由包贝尔饰演的陆垚,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整体表现就一个字:怂。简直怂得令人发指,怂得令人着急,某些时候,会为之感到气愤,觉得这厮怎么这么怂啊!而包贝尔饰演这类“怂”的角色时,表现出来的那种感觉特别符合角色设定:既令人恨,又让人怜,那副怂贱的样子能轻易引发观众的“恨”,但那种“怂”背后的执着、卑微,又很能勾起观众的“怜”。(尽管我个人不大喜欢该演员,但其演这种角色,的确有特点)
宋佳饰演的马俐,外形上就很好地契合了角色设定,是那种被人追着、捧着的“女神”模样。从来不缺男性追求,但又从来不珍惜,过于作的情况下,将自己推至孤单之境。她骗出陆垚那句“我爱你”之后,赢得了游戏,却失去了真正的爱,得不偿失。
https://pic3.zhimg.com/a70f6cd5567a4c73d82b48f336b01156_b.jpg
朱亚文和焦俊艳扮演了两个与“怂”和“作”刚好对立的人物,他们对待爱情更加直接、大胆,不磨叽过去,只享受当下,在激情中体会爱情的滋润。他们代表了眼下社会中爱情观念的一种:相信一见钟情,有感觉就上,想结婚就闪婚,尽情享受爱情。比起陆垚和马俐的纠结,他们更被大多数观众所认同。
虽然整个故事存在一些经不起细琢磨的不足,表演也有过犹不及之处,导演在控制节奏和整体叙事的把握上也还欠缺火候,但整部影片对男女关系的探讨是有其价值的。现实生活中存在那样“怂”那样“作”的人吗?存在类似的友谊与爱情吗?当然存在,而且并非个例。
太多人,因为爱在心口难开而错失许多可贵的机会,浪费许多美好的时光。默默地喜欢,默默地为对方好,做很多事,付诸许多心思,这听起来的确叫人感动,但却并不明智。因为如果真有爱情,却又不说出来,常常会制造更多没必要的猜测、纠结甚至痛苦。一旦双方有一方很怂,另一方又很作,便会制造更大的拉扯,实际上,这是最浪费时间的一种自私。
https://pic1.zhimg.com/4913e75e6b3c6024e1f72454b06d8bec_b.jpg
首次担当导演的文章在首映礼上显得低调而谦卑,不难看出,他还是希望用作品说话。我们无法去推测他想通过电影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但却可以看到他对于爱情有一种类似于这样的理解:面对爱情,不要怂,也不要作,要勇敢表达,要好好珍惜。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PS:文章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谢绝不打招呼的转载。同步发于公众号【木易的岛】(muyidd2015),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