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种喜欢之情同样出现在观看《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的时候。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ic1_zhimg_com/155ffc716b992a8ad2139ef218c56eab.jpg坦白讲,这部拍摄于2006年的电影在电影层面而言并不十分出色,严格点说的话,电影本身的叙事毫无特色、表演也说不上精彩、画面也谈不上优美,某种程度上,它就像一个流水账一样,只是尽量地依照事实而讲述着保罗·萨特与西蒙娜·波伏娃的故事——一些在任何一部严肃历史书里都能找到的故事。它并没有侧重地表现两位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的细节,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两个人随着岁月推移而不断变化着的个性、思想以及情感上。即便电影本身有着如此这般不尽人意之处,也还是阻止不了我对它的喜欢:因为我能从这样一部电影里,透过两个公认的了不起的人物看到一些思想流动、个性飞扬、情爱交织的浪漫。这对于一向热衷于浪漫的我而言,魅力已然足够。
我觉得可以无需费太多口舌来介绍保罗·萨特和西蒙娜·波伏娃,但出于谨慎考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两位了不起的人物),还是有必要稍微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是的,保罗·萨特(全名让·保罗·萨特)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戏剧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是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西蒙娜·波伏娃(全名西蒙娜·德·波伏娃)也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更是女权主义的创始人。然则,比这些职业头衔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二人的个性:各取一个事迹即可很好的说明,保罗·萨特一生拒绝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西蒙娜·波伏娃则一生不嫁不育,包括和保罗·萨特的关心,也从未进行婚姻协定。即使是放到现在,但凡有人做出类似的举动,都会吸引很多关注的目光,甚至依旧会不被理解和接受,从而成为社会舆论压力的靶子。试想一下,在那个各种传统尚未全面放开的时代下,做出类似的举动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强大的内心?(下图为保罗·萨特与西蒙娜·波伏娃的真实照片)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ic4_zhimg_com/e21725ec098352344eadd1705bafc011.jpg
这也正是影片《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最大的魅力所在:保罗·萨特才华横溢令人欣赏,但他还有对抗传统的勇气,追逐爱情的果敢,享受生活的浪漫;波伏娃同样才情满满且长相标致,却丝毫不以此作为处世之资,反而将自己的优势用于对抗传统女权的轻视斗争之上。影片的迷人之处就是这两个人极富个性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他们是情人,像所有情人一样谈情说爱和上床,但他们一生都未曾用婚姻来约束双方,反倒是允许彼此拥有自己的情人,允许对方和别人上床。尽管有那么一段时间,波伏娃对保罗的风流表示出了某种不悦,但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关系,他们一起工作,一起交流,一起出席社交场合,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显得亲密无间。他们对世俗嗤之以鼻,对呆板和无趣不屑一顾,只为追求思想自由,追求爱情浪漫,追求生活享受。我们既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保罗矮小的身材里喷涌的自信与才华,让他能够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显示出一种令人钦佩的姿态;也可以在影片中看到高贵优雅的波伏娃高冷的表情里所流淌的对女性权益,对思想交流的极大热情。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ic3_zhimg_com/d9d95d748d7dea52c177e48ac5d0671e.jpg
即便是看完这部电影将近两周的时间,我还是能够清晰地记得保罗·萨特叼着烟斗挽起袖子和学生们谈笑风生的样子;依旧能看到波伏娃沉静地伏于案上激情四溢地写作的模样。我记得这些,不是因为影片本身的魅力,更多的,是这两位伟大的人物所散发的人格魅力。
比才华更叫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人格个性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绽放的机会,前提是,你得具备足够的勇气和强大内心。
PS: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