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淡淡的书香永远相伴——读三毛散文《读书是人生极大的赏心乐事》
标签:
读书 |

读书是人生极大的赏心乐事
我喜欢,将读书当作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如果因为看书隐居,而丧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时显得不通人情,失却了礼貌,那也无可奈何,而且不悔。愿意因此失去世间其他的娱乐和他人眼中的繁华,只因能力有限,时间不能再分给别的经营,只为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花费在阅读。这是我的自私和浪费,而且没有解释,不但没有解释,甚且心安理得。
我不刻意去读书,在这件事上其实也不可经营。书本里,我也不过是在游玩。书里去处多,一个大观园,到现在没有游尽,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地方要去。
孔夫子所说的游于艺那个游字,自小便懂了,但是老师却偏偏要说: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这两件事情分开来对付,在我来说,就一样也不有趣。不能游的工作,做起来吃力,不能游的书本,也就不去了。
常常念书念白字,也不肯放下书来去查查《辞海》,《辞海》并不是不翻,翻了却是看着好玩,并不是为了只查一个发音。
那个不会念的字,意思如果真明白了,好书看在兴头上,搁下了书去翻字典,气势便断,两者舍其一,当然放弃字典,好在平凡人读书是个人的享受,也是个人的体验,并不因为念了白字祸国殃民。念书不为任何人,包括食谱在内。念书只为自己高兴。
可是我也不是刻意去念书的,刻意的东西,就连风景都得寻寻切切,寻找的东西,往往一定找不到,却很累人。
有时候,深夜入书,蓦然回首——咦,那人不是正在灯火阑珊处吗?并没有找什么人或什么东西,怎么已然躲在人的背后,好叫人一场惊喜。
迷藏捉到这个地步,也不知捉的是谁,躲的又是谁,境由心生,境却不由书灭,黄粱一梦,窗外东方又大白,世上一日,书中千年,但觉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落花流水,天上人间。贾政要求《红楼梦》中的宝玉念“正经书”,这使宝玉这位自然人深以为苦。好在我的父亲不是贾政,自小以来书架上陈列的书籍,包括科学神怪社会伦理宗教爱情武侠侦探推理散文手工家事魔术化学天文地理新诗古词园艺美术汉乐笑话哲学童谣剧本杂文……真个惊鹜八极,心游万仞。
在我看来,好书就是好书,形式不是问题。自然有人会说这太杂了。这一说,使我联想到一个故事:两道学先生议论不合,各自诧真道学,而互诋为假,久之不决,乃共请正于孔子。孔子下阶,鞠躬致敬而言曰:“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先生真正道学,丘素所钦仰,岂有伪哉?”两人大喜而退。弟子曰:“夫子何谀之甚也?”孔子曰:“此辈人哄得他去够了,惹他甚么?”
读尽天下才子书,是人生极大的赏心乐事,在我而言,才子的定义,不能只框在纯文学这三个字里面。图书馆当然也是去的,昂贵的书、绝版的书,往往也已经采开架式,随人取阅,只是不能借出。去的图书馆是文化大学校内的,每当站在冷门书籍架前翻书观书,身边悄然又来一个不识同好,彼此相视一笑,心照不宣,亦是生活中淡淡的欣喜。
去馆内非到不得已不先翻资料卡,缓缓走过城墙也似的书架,但觉风过群山,花飞满天,内心安宁明净却又饱满。
要的书,不一定找得到,北宋仁宗时代一本《玉历宝钞》就不知藏在哪一个架子上,叫人好找。找来找去,这一本不来,偏偏另一本,东隅桑榆之间,又是一乐也。
馆里设了阅览室,放了桌子椅子,是请人正襟危坐的,想来读书人当有的姿势该如是——规规矩矩。这种样子看书,人和书就有了姿势上的规定,规定是我们一生都离不开的两个字,并不吓人。可惜斜靠着看书、趴在地上看书、躺在床上看书、坐在树下看书、边吃东西边看书的乐趣在图书馆内都不能达到了。我爱音乐,却不爱去听音乐会大半也是这个理由。
图书馆其实已经够好了,不能要求再多。只因为我自己的个性最怕生硬、严肃和日光灯,更喜深夜看书,如果静坐书馆,自备小台灯,自带茶具,博览群书过一生,也算是个好收场了。心里那个敲个不停的人情、使命、时间和责任并没有释放我,人的一生为这个人活,又为那个人活,什么时候可以为自己的兴趣活一次?什么时候?难道要等死了才行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不太向人借书回家。借的书是来宾,唯恐招待不周,看来看去就是一本纸,小心翼翼翻完它,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能入化境。也不喜欢人向我借书。每得好书,一次购买十本,有求借者,赠书一本,宾主欢喜。
我的书和牙刷都不出借,实在强求,给人牙刷。
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偏要二分。其实行路时更可兼读书,候机室里看一本阿嘉莎·克利丝蒂,时光飞逝。

【读与评】
读三毛的散文《读书是人生极大的赏心乐事》,所思所行,极为欣赏,其实,也道出了我的所思所行。这让我想起林语堂老先生说的话:“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的确,读书让我们适当超越过量的浮躁的环境,有定力,有温暖,有眼光。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启迪人,一本好书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事非常多。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读书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知行合一,成就更美好的自我。阅读滋养心灵,书香浸润人生。你在哪里付出,就会在哪里收获。许多时候,我们以为那些看过的书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读书、明志、力行,才能读出如磐的理想信念,不畏浮云遮望眼,经受住各种斗争的考验:读出坚定的宗旨意识,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永葆披荆斩棘的斗志;读出创新的品格,勇立潮头敢为先,争当自立自强者。
读书能够怡人心灵。阅读是有情怀的文化体验,具有温度的精神旅行。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清纯;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培根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让我们审视自己的缺点,让你变得更加有教养,让你的人格抵达更高的境地。阅读也能教会我们很多人生道理,令人迅速成长。每个人生命有限,人生阅历有限,不读书,很多道理就不会懂,或者明白的晚。而喜欢阅读的人,见识更广阔,思想更成熟。读书,完美了我们并不完美的人生,读懂了一份缺憾之美,就是读懂了生命的含义。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让我们懂得拿起,放下,让我们看淡、看开一些纠结,懂得生命行走着就是一份美好。
读书能够让人认识自我。读书是一种享受,它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藉。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详和宁静。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读书是一种时光的逆流,可以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个让我们惊奇的自己。与其在碎片化的网络世界里大笑,不如静下心来给自己一个相遇。读过书的人眼界会开阔许多,他们见过世间的多样性,最终选择的更可能是自己想要的、认可的生活。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弋,在书香的浸润中成长,在自律的约束下生活,在浪漫的期许中成长。
读书带给我们精神的慰藉。一个人读书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广,眼界越开阔,思想越充实,境界就会越高。以书为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抚慰;当你困惑时,书给你解疑;当你迷茫时,书给你指路;当你消沉时,书给你振作。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阅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阅读是心灵的港湾,投入到书中的世界,我们可以在其中得到休息放松。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读书是一种享受,它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籍。一本好书犹如一杯醇酒,让你尽情陶醉其中;它也像一位良师益友,在漫漫人生旅途中给你励志的指导,引领你走向一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道路。
回想几十年来我已走过的路,庆幸和自豪的是,有唯一爱好就是读书。总喜欢在枕边放几本平日里爱读的书,每晚临睡前,随手拿起其中的一本静静翻阅。多年下来,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夜深人静,窗外灯火阑珊,屋里静谧安宁,远离了人群的喧嚣和吵闹,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和压力,指尖轻轻划过书页,在字里行间感悟历史岁月的修长深邃,体会先贤智者的哲思妙想,欣赏大千世界的迤逦风光,不经意间,一颗心就沉浸在淡淡墨香中。
退休好多年了,我仍一直保持着这一爱好。对我来说,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一本好书在手,会不自觉地被吸引住了,难以割舍。对一篇好文章,细细品味之间,心灵会随着文字而流淌、奔腾;看到疑惑之处,会凝视静思;看到明白这处,会颔首微笑,旁人无法理解,自己却自得其乐。
真的,读书就像开始一场神秘的旅行,沿途会欣赏到不同的风景,收获不同的感悟:读李白,我感受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读纳兰性德,我体会到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淡淡忧愁;读梁实秋,我学会了高雅的生活方式,一生热爱生活;读汪曾祺,我品味到了生活的清新隽永;读三毛,我领悟到了生命的洒脱豁达;读冰心,我懂得了珍惜亲情,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读丰子恺让我认识到艺术可以是一个思考人生的窗口。通过艺术,可以让人更加深入地思考人性、社会和世界。读余秋雨,让我了解其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真正懂得“正视过往与当下”。还有梁实秋、林语堂、鲁迅、巴金、老舍、朱自清、郁达夫、季羡林、杨绛、梁衡、王蒙、艾青、秦牧、余光中、林清玄等等,等等。……在书里,我与不同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时而有所思,时而有所悟。至今我读书,坚持每日一读,每日一评,已发读书博文2658篇,尚有读书笔记2000余篇。点点滴滴,萦绕心间,时常品读一番,回味不尽,仿佛空谷幽兰,芬香四溢,回环往复。

加载中…